赖声川:戏剧节谨慎地扩大

时间:2021-04-22 10:26:42阅读:1743
乌镇戏剧节常任总监赖声川在乌镇的家位于一条小巷子内,木门石墙极不显眼,却常常有人在此拍照甚至叩门。去年的乌镇戏剧节,刚创立的北京青年报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便受邀赴赖老师家中做客,昨天,他又如约等候
  • 赖声川,台湾知名舞台剧导演,籍贯江西会昌,为客家人,父亲是中华民国前任驻美外交官…

乌镇戏剧节常任总监赖声川在乌镇的家位于一条小巷子内,木门石墙极不显眼,却常常有人在此拍照甚至叩门。去年的乌镇戏剧节,刚创立的北京青年报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便受邀赴赖老师家中做客,昨天,他又如约等候在此,和我们聊起了乌镇戏剧节的“谨慎”与“骄傲”。

谨慎地扩大

不会轻易增加场次

身为戏剧节常任总监,赖声川对于开票秒光欣喜又头疼,增加剧场空间的念头虽然自去年就有,但没有实施。这是因为“戏剧节必须谨慎地扩大,我们不会轻易增加场次,现在已经差不多饱和了”。

“艺术总监制”是乌镇戏剧节的操作模式,赖声川说,“我们和其他戏剧节不太一样的是,我们是集体在做决定——黄磊是制作总监,我是常任总监,孟京辉是艺术总监。以孟京辉为主,他来主导,我们会支持他,其他的戏剧节一般都是艺术总监常年在世界各地跑,挑戏、选戏,但我们是每一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我们三个人的工作量几乎都是一般人工作量的两倍,常常只有在旅行中看戏。其次是很多事情我们基本都是小组在做决定,这种方式看起来比较随机,但又有着黄磊、孟京辉、赖声川共同的个性在里面,随性自在又不乏一种整体的氛围。”

谦虚地骄傲

获得演出团队认可

2010年3月第一次从杭州来到乌镇,阴雨天没什么人的街巷反而让赖声川看到了无限可能性。“记得那次另一位发起人陈向宏问我,做戏剧节需要什么?我说需要剧场,有小空间还不够,需要一个大剧院,像很多的大剧院一样,只要大、机械完整就行,未必那么有个性。乌镇大剧院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筹划。另外一边就开始在镇里一一看空间,当时看到两个仓库,我们就兴奋地命名为双胞胎,这就是后来的秀水廊和蚌湾。它们,包括沈家厅也是我主导设计的;国乐剧院则从户外空间变成室内。这样,一下子拥有了4个剧场,第一届就开张了。后来,经过使用,每个空间又都有了演出团队的烙印和气场。”

从第一年“求着人家来”到现在“人家拜托要来”,赖声川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第一年我们联系朋友来乌镇,人家会问在哪儿?我们说场地还没好,组织也没好,其实有点尴尬。有个小花絮,其实第一届本来我们的开幕大戏是纽约公共剧场的《威尼斯商人》,主演是艾尔帕尼诺,本来开幕日期是11月11日,但因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延后了。这个剧团至今还没有机会来演出。昨天碰到爱尔兰的演出团队,他们以为乌镇戏剧节已经办了二三十年了,这让我们感到有些骄傲,谦虚地骄傲。”

青春的躁动

每年都有新生力量加入

做乌镇戏剧节,赖声川最大的初衷是为中国开个橱窗看世界,同时也为世界开个橱窗看中国。7年来,被乌镇引领的地域性戏剧节每年都有新生力量加入,但赖声川说,“其实不容易复制,乌镇本身没法复制,我们四个人之间的化学作用和默契没办法复制。乌镇戏剧节的个性从第一天确立就没有变过。”

7岁的乌镇戏剧节在赖声川眼中是他们几个人一起养大的孩子,“它正经历一个孩子的青春期,开始有些躁动,想长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保持纯粹地慢慢扩大,并继续精致下去。”

每年的戏剧节期间,赖声川会在这里接待很多的朋友,家门几乎是敞开的,还会在众人的祝福中度过自己的生日。今年因生日恰逢开幕被公开了,但他自己还是希望低调,正如眼下正在排演的话剧《曾经如是》,“每年都如是。不过现在感觉越来越放松不下来,一到乌镇就开始想各种事情,更多的是责任,在这里已经不是假期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20年后即便我们不在了,乌镇戏剧节还是会留下。”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