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票房不过30亿,我们都有责任

时间:2023-07-26 02:39:37阅读:1743
看《封神》之前,印象里只有傅艺伟出演的那一版《封神榜》,当时年纪小,对红颜祸水的苏妲己恨之入骨,对被残害的忠良感到无比痛心。剧中有一段剧情,比干挖心劝谏,纣王仍然执迷不悟,比干捂着胸口蹒跚前行。这段剧
  • 封神
  • 奇幻
  • 邓伦 罗晋 王丽坤 张博 邹兆龙 于和伟

看《封神》之前,印象里只有傅艺伟出演的那一版《封神榜》,当时年纪小,对红颜祸水的苏妲己恨之入骨,对被残害的忠良感到无比痛心。

剧中有一段剧情,比干挖心劝谏,纣王仍然执迷不悟,比干捂着胸口蹒跚前行。这段剧情,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当时做梦,都是梦到比干虽然被挖心,但却没有死。可想而知,当时幼小的我对剧中人物的生死是多么的在意。

20年后,坐在影院,享受着4D全景超级影厅带来的观感刺激,我对这部电影依然感受颇多。当座椅随着战马奔腾的节奏上下起伏时,当四周的音效随着剧情轰然袭来时,当4D技术让你身临其境犹如眼前时,除了强大的视觉听觉刺激,剧情、人物、历史的刻画,同样让人波澜起伏。

红颜不是祸水

《封神》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地方,是重新叙写了纣王与妲己的关系。

自古以来,君王不早朝,烽火戏诸侯,都将原罪归于女人。

同样,之前的封神演义中,也极力将矛头指向苏妲己,却极度弱化了纣王本身的功能,苏妲己魅惑君王、妖言惑众、残害忠良、祸国殃民,仿佛只要除掉苏妲己,就能拯救黎明百姓。这就是为什么在当时的价值观下,我小时候看傅艺伟演的《封神榜》,对苏妲己恨的牙痒痒,却对武王伐纣的主角之一商纣王,没什么太大感觉,认为他只是个傀儡,只是气他蠢。

而这版的《封神》却明确了人,个体,本我。

费翔演绎的殷寿高大、威猛、帅气。这并不是演员造就角色,而是角色选择演员。

从历史可得之,商汤推翻暴君夏桀后取而代之,商的最后一个君王纣为帝乙少子,天资聪颖,才力过人,英勇善战,有勇有谋,平定东夷,开疆扩土,推广中原文化,但他同样具有暴戾血腥、残暴杀伐的特点。

所以客观的来说,他身材魁梧,智勇双全,是一个好战士、好主帅,但同时本性残酷,对王位极度垂涎,有着一套极度自我的价值观。

他想当所有人的王,所以他弑兄弑父。他无视忠良,无视百姓,视人命如草芥,所以,他滥杀无辜。

商纣王的复杂人性不一一赘述,但这部影片就深刻在,他客观展现了商纣王的复杂人格。

当千年狐妖被殷寿之血复活附身苏妲己时,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知道你内心最想要什么?当苏妲己附身世子弑父时,是殷寿想要的,当姬发为救主帅而失手杀死世子时,是殷寿想要的,苏妲己杀死王后,逼死比干,都是殷寿想要的。

殷寿想要王位,想要长生不老,苏妲己不过是殷寿内心想法的执行者。作为一个强势,嗜血,目标明确的统治者,苏妲己无法撼动殷寿的本我。

“心怀恶念,妖孽自至,殷寿的恶念,招来狐妖相助,与狐妖无关”。

片中反复强调“你是谁”,所以,关键是你是谁。无关他还是她,起决定作用的是“我”。

父与子

电影以姬发的视角展开,姬发是朝歌的质子,所谓质子,是东西南北四大伯侯留在商朝的人质,如有谋反,先杀质子,然后灭其家族。

影片开始,殷寿讨伐谋反诸侯苏护,命苏护质子苏全孝劝降,苏全孝劝降失败后,殷寿对他说,苏护不配做你的父亲,我才是你的父亲,然后一剑刺死。

这一幕开启了父杀子。

在殷寿凯旋归来庆功宴上,世子被妲己附身,杀死亲生父亲,实则是殷寿弑父。

姬发举报亲生父亲谋反,纣王以继承伯侯之位逼迫诱惑四大质子亲手杀掉父亲。或被逼无奈,或父为子,除姬发外,其他三位质子,均将自己的父亲杀死。

子杀父,父杀子。这种窒息感充斥着整部影片。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父亲?是威武征战的殷寿?还是给予身体发肤的亲生父亲?

质子入朝歌时,年岁很小,从小跟着殷寿南征北战,在质子心中,除了生物学上的亲生父亲,挺拔、威武、善战、勇敢的殷寿才是自己的精神领袖,是自己的君父。

再从殷寿的身份来看,他是幼子,能力出众,却无缘世子之位,不受重视,只能通过征战来证明自己。而他的质子们和他有同样的遭遇,均是不能继承伯侯之位的次子,均是想要极力证明自己、表现自己的、被亲生父亲放弃的孩子。

所以当他们看到和自己出身一样的殷寿时,身份的认同感,精神的压迫感,让他们逐渐认同了殷寿的一套价值观,并渴望成为像殷寿一样的人。

聪明如殷寿,有一手好的PUA技术,当他要求质子弑父时,他便将亲生父亲定义为欺君叛国,不配做父亲,自己才是真正的父亲,再加上威逼利诱,完全将质子当做手中的棋子。

弑父这段情节,充满了压抑的张力,弑父遭天谴,但我的精神领袖却让我弑父,质子本身的价值观,再加上殷寿强行植入的病毒,精神的混乱迷失,被演员演绎的很精彩。

该不该杀父,究竟谁才是我的父亲。这是摆在质子们面前的终极命题。

在这其中,姬发是一个例外。

姬发作为质子,与其他质子一样,将殷寿视为精神信仰,但又不同于别人,最典型的区别是他不缺爱。他来当质子,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不是父亲的抛弃。他来当质子,是不愿过平凡的生活,想要实现自己大英雄的梦。

所以,当面对殷寿的洗脑,姬发从崇拜、敬仰,到逐渐开始产生怀疑,纠结,然后坚定自己。

正如姬发救父时,姬昌所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这奠定了姬发最基础完整的价值观。

价值观

从历史中可得知,商朝迷鬼神,敬天地,崇占卜。在那个时期人祭、牲祭极为普遍,杀戮犯的罪,可以通过将人畜杀死祭天,便可以赎回自己的罪孽(细思逻辑奇特)。

朝代的更替,本身就是一次革命。纵观我国历史,正是因为一次次朝代更迭,才创造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皇室更替,更是一次革命,影片描述的商朝末期,便是以子革父亲的命。

在这里,我觉得导演有两重探索,一重从弑父中革命;另一重是自我革命。

这是一道选择题。

殷寿杀死自己的父亲,坐上王位。同样,逼迫质子杀死父亲,成为伯侯。这是弑父革命,这是一种强权掠夺的价值体系,将权利凌驾于亲情之上的变态价值体系。虽然成功取代父亲,但在这种价值体系下,人伦关系破裂,人性扭曲。

毕竟,你怎样对待父亲,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

而自我革命,会跳出旧有价值体系,从内心出发,创造真实合理的价值观。姬发没有杀父亲,心中有爱,树立的价值体系才能稳固。

姬发创立周朝,因此,从商到周是一个价值体系的转变。

我们也可以从不断出现的关键词“你是谁”中看出,人类的关注点不断从神过渡到自己,更重视挖掘自己内心,向内剖析。

不管你出身怎样,不管你是皇子,还是妖怪,只要用爱抚养,正确引导,即使是丑陋恐怖的雷震子,也会成为真正的“自我”。

最后说说《封神》遭受的非议,上映前有太多人靠着预告片和截图鉴定烂片。当时看过点映的大部分反馈良好,没看的反而都把《封神》拿来和《阿修罗》比,费解。

很多空口鉴烂片的点是不成立甚至可笑的。包括但不限于殷寿、妲己的口音、费翔、娜然的国籍、李雪健的声音、雷震子的特效、黄渤的姜子牙违和、陈坤的元始天尊违和、男演员的胸肌太大、姬昌吃肉饼居然没有提前预知、殷郊绳缚等等等等。但由于无来由的全网黑,导致上映前两天《封神》的排片、上座率和票房都很差,甚至让人感觉总票房过不了5亿。

好在《封神》凭借着自己过硬的品质突围,票房连续逆跌,今天下午已经突破5亿,猫眼的预测总票房也来到了21亿。从全网黑到全网自来水,观众们都知道这部电影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就像《流浪地球》的开创性成就一样,《封神》也对同类型电影的突围,对中国传统IP的开发,对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封神》过不了30亿,回不了本,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看不到后两部了,虽然后两部已经拍摄剪辑完成,但没钱一切白搭。更深远的影响是,以后还会有人投入这么多金钱、时间、精力来拍摄我们自己的大制作吗?

当一部普普通通的喜剧轻松斩获几十亿票房的时候,还有谁愿意去承担巨大风险去拍《流浪地球》《封神》这样的片子?

妲己封神革命比干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