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08:35:39播放:1521

前不久,一场大雨让在南通举行的紫琅音乐节成功“出圈”。户外演出因突如其来的降雨而被迫暂停,然而比起慌乱,现场应急工作展现给外界的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在演出前一晚接到气象部门的恶劣天气预报后,组委会便制定了应急预案和疏散路线。演出当日大雨倾盆时,现场数千名工作人员迅速就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现场观众有序引导至就近的疏散点。为了不让大雨浇灭现场2万多名观众的热情,当地政府更是组织各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难,保障演出在当日天气转好后顺利重启。一场大雨变成一场大考,考验的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服务理念、应急能力,以及市民的良好素养,可以说,首次举办大型音乐节的南通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随着线下演出市场的全面恢复,前几年纷纷经历延期或者取消的音乐节也在今年迎来“井喷式”复苏。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便有涉及17个省份或地区开展了近40场音乐节。而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江苏省内常州、泰州、南通、连云港等地也将举办大型音乐节。各地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举办音乐节,不仅是瞄准了其在短期内拉动当地交通、食宿等消费全方位增长的潜力,也是意欲借助大型盛会的举办,将其打造成为宣传城市形象、彰显治理能力、构建文旅品牌的新名片。

然而,面对井喷的市场供给,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有数据显示,考虑到人员、设施及场地等费用,仅有一小部分的音乐节能够实现盈利。同时,一些问题乃至乱象也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而集中凸显:演出票价动辄被炒至高于疫情防控前数倍的价格,让人直呼“看不起”;舞台设备屡出故障,严重影响观演体验;现场安保人员粗暴执法,拉低外地游客对城市形象的印象分……一场音乐节举办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细节,天然地接受着数万名现场观众的审视,加之网络的二次传播,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对举办地政府而言,这既对做好演出前后的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展现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全新的窗口。

如何才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让大型演出的举办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笔者认为,南通交出的答卷便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举办一场音乐节涉及多个环节,要想让其安全有序、效果良好,每一环的服务都不可缺位,小到一趟往返车站的接驳车、一班因演出晚点而加开的地铁、一把烈日下的爱心伞,都在细节中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准。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无论是淄博烧烤、重庆火锅还是柳州螺蛳粉,那些红极一时的现象级打卡地,都离不开打造文旅产业的IP效应带动城市出圈。对音乐节而言,举办地政府除了在细节上下功夫,更要在融合创新上打出差异化,让每一次盛会成为宣传城市的窗口,让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归根到底,人们的需求层次已经从温饱满足向精神满足转变,只有能够在精神层面上给予消费者价值感和意义感的品牌,才能真正实现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周凯航

音乐节南通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