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走进“垂直”死胡同

时间:2023-05-31 08:35:04阅读:4158
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观众越来越找不到看综艺的快乐。综艺圈的愁云惨淡,从2022一整年,一直延续到2023这小半年,也看不到其后的转机在哪。小时候,硬糖君特别羡慕《正大综艺》的外景主持王雪纯,甚至把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观众越来越找不到看综艺的快乐。综艺圈的愁云惨淡,从2022一整年,一直延续到2023这小半年,也看不到其后的转机在哪。

小时候,硬糖君特别羡慕《正大综艺》的外景主持王雪纯,甚至把她的职业视作人生第一志愿。长得漂亮还会一口流利外语,满世界吃吃玩玩,顺道还给电视机前的朋友出了题。到如今,户外真人秀越来越多,去的地方不是世界名城就是风情古镇。看着明星们换着背景板做游戏,却再也没有童年内味儿。

鼎盛时期的《快乐大本营》(2010年以前),也是可以全家一起欣赏的节目。作为内地观众瞭望港台文娱的窗口,《大本营》当时确实做到了老少咸宜。

每个时期的综艺,都会以新的方式建构它的观众,也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观众。告别了《正大》《大本营》的全民娱乐时代,进入如今所谓的垂直赛道。别说不同年龄段了,就连同一个年龄段的人也别想凑一起。所有人群都被细分再细分,挺好一块牛排,就这么给剁成饺子馅了。

恋综,你得分个熟龄和年轻的,年轻的里面,还要再分出母胎单身的;音综,姐姐们要乘风破浪,哥哥们要披荆斩棘,rapper们要自信说唱,有的还要按照主题唱上一整季的港台音乐;慢综艺也门派林立,请明星去山里干农活的算一类,让年轻男孩光膀子的算一类,把社恐明星凑一窝搞社会实验的又算一类……

大锅饭的特点,确实以选择的窄小调和了众口。而小锅小灶,虽然满足了每个小圈层观众的胃口,却也将他们区隔在了一个个“趣味茧房”中。

正如提出过“数字化生存”的尼格洛庞蒂所设想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幻狂想。”

姐姐,话题小

今天的综艺制作团队,你绝不能说他们没有“过细地做工作”。如果大家看过那种综艺招商PPT,就会发现人家甚至早把每个嘉宾的人设和炒作模式都定好了。相应的,还有那些预计可以撬动热搜的话题。

工作到这个程度,已经不是用“内卷”就能文过饰非了,而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打个比方,就像那种刷了习题的考生,得分目的性非常明确。又好像刚从情专那里学了几手的男生,迫不及待地对女孩子施展套路。小样儿,哥不得把你迷死!

《浪姐》在初期,确实赢得了很大的观众基数和声量。这与当时呼吁女性不要年龄焦虑、容貌焦虑、争取权益的社会共识有强关联,顺应网友呼声上马的《浪姐》第一季,也确实完成了娱乐与价值传递的统一。比起《浪3》《浪4》的站桩唱歌随便扭扭,当年的《浪1》可真是奔着成团的架势去的。虽然那英后来发现,“成了团没什么用”。

来到今年的《乘风2023》,话题点则进一步缩小了。看似打得更精准,但其实失去了更大的出圈机会。#张嘉倪徐怀钰赵丽娜各跳各的#、#谢娜唱的rap好像蜡笔小新#、#秋瓷炫像是在跳我的人生#、#美依礼芽二郎腿#、#品如艾莉再次PK#,这些讨论,路人想要点进去都很难,更被说插两嘴了。

大约是从《浪3》开始吹起的邪风,动不动就要girls help girls。可你这综艺全是女明星,本来girls她也帮不了boys啊。不管什么姐姐,只要颜值适配有点剧情线,直接姬情开嗑,诸位看看合理吗?有些明显是火药味很浓的双T组合,不知道大家怎么品出强T弱P的。说到底,又有多少人真心嗑得动百合?

舞台pose设计也是前面各种混乱剧情,后面大家抱在一起“姐妹贴贴”。谢娜的《龙拳》想走出吴君如《洪兴十三妹》的感觉,但她那牛皮哄哄的样子在长沙解放西干群架都只有输的份;龚琳娜的《迷迭香》提着个行李箱与队友会合,宛如民国谍战剧的接头活动;《开往早晨的午夜》ending 时三人搂在一起,张嘉倪和徐怀钰宛如赵丽娜身上的两个小挂件。

《浪3》还有王心凌搞点回忆杀,这届美依礼芽的二次元风潮似乎很难复制前者——毕竟二次元虽然声量大,但归根结底还是小众。徐怀钰据说拿了什么“逆风翻盘的剧本”,但想着她4期节目少得可怜的镜头,显然不是氪金用户。

互联网的特点就是越少数的群体越会抱团发出更大声音,综艺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这些声音去迎合、去放大,注定只能把自己越做越小,让沉默的大多数愈加摸不着头脑。如果找个不算恰当的类比,大概就像美国的LGBT话题,越加工越极端,只能讨好极少数活跃群体。

恋综,人群窄

当年《非诚勿扰》一类的电视相亲,可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能往上冲。马诺的“宝马车里哭,自行车上笑”简直可以当互联网典故,悔婚的孙雅莉被男嘉宾告上法庭足够drama,孕期杀夫的王佳令人惊诧。

那会儿,就已经有一些演艺圈人士参演恋综。李一桐和符龙飞就在山东卫视的《幸福来敲门》里成功牵手,现在看来应该是大家的表演训练课了。符龙飞还深情表白:“我妈妈用二十一年时间把我从个小孩变成现在的大男孩,但是你却用二十一秒把我变成个傻瓜。”更神奇的是,主持人是后来写了《阿弥陀佛么么哒》的大冰,他一脸严肃地见证了这场show,怎么憋住不笑的啊?

可以说,电视相亲节目就像《1818黄金眼》,不仅可以照见时人的爱情观、价值观,还能透视整个社会风貌。尤其适合全家人一起看,妈妈会点评男嘉宾如何如何,认真地就像挑女婿,爸爸遇到拜金女则会皱眉,有时观点不合还能辩论一番。

网综时代的恋爱节目,则彻底失去了电视时代的大众性。它们就像婚介所,把想要找对象的人分成不同品类,然后试图吸引这个品类下的人群成为忠实观众,再也不肯学乔太守乱点鸳鸯。可如何能确定年轻观众就爱看《怦然心动20岁》,而《半熟恋人》不想找一个《没谈过恋爱的我》呢?

内容设定得太细,导致嘉宾的选择也非常窄。就拿母单恋综来说,想要凑齐一群长得还不错又没谈过恋爱的男嘉宾谈何容易。某节目开播即被爆料,男嘉宾不仅不是母胎单身,还至少交往过三任女朋友。

熟龄恋综也是一样,节目预期观众会被成熟嘉宾的分寸感拿捏,结果因为二女争一男的戏码,导致不少观众疯狂攻击女嘉宾。往往我们看到那些人设越鲜明的嘉宾,越有后期翻车的可能。

《怦然心动20岁》的第3季,首期的“开学典礼”就把人雷得外焦里嫩。一群大四快要毕业的嘉宾,在节目设定中“重返开学季”,上台做自我介绍。然后旁边的素人演员,还要装作同校学生陪他们一起演戏。美则美矣,帅则帅矣,这份矫情太难让人消受。

节目的初心,可能是想通过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人群来建构成长类综艺。但他们也许没想过,多少人愿意看这种半生不熟的恋综?喜欢青春一点的可以看现偶古偶,喜欢成熟一点的也许看熟龄恋综去了。

“为了上恋综,我给自己演的角色写了十五万字的人物小传。”基本上,我们在恋综里看到的嘉宾都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反正不是恋爱就是了。

慢综艺,人性之困

这一季《向往的生活》,何炅和黄磊都萌生了退意。“下次我出现的话,也许是我、何老师、大华在马尔代夫,然后我们都有了八块腹肌。”黄磊走在林间小道上笑着说。

曾经的《向往》,确实是不少年轻艺人的体能修罗场。毛不易有一次脸都憋红了,刘宪华在田里插秧仰天长叹,营造了一种世外桃源讨生活也不容易的观感。黄磊和何炅宛如慈祥的大家长,何炅准备了一些唠叨,黄磊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黄老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何老师谈谈。

年轻艺人得了黄何两人的开解,再通过劳动出出汗,到了晚上确实吃得香睡得沉,一洗名利场的疲惫。可是久而久之,我们忘了黄何两位也不是菩萨,他们也有情绪也会累。“磊屁炅香”是从这个节目出的,但从上两季开始,何炅有时候都不接黄磊的话了。

上星期周迅来了后,黄磊像看见初恋情人似地噼里啪啦说个不停。回忆起拍《橘子红了》的细节更是口若悬河,毛不易刚开始还能搭两句,后面也和张凌赫一样静静听着。作为疗愈者,硬糖君感到黄何两位也已经需要被疗愈了。他们的精神面貌,直接奠定了节目的基调。

创造了“尴尬九分钟”的《五十公里桃花坞》,今年也是“再而衰,三而竭”。所谓的宋丹丹被气到吸氧,也不过是大家都在认真演好本职角色。相信正常情况下,小辈们不敢这么让她下不来台。前两季的“社恐我本人”对于社恐群体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其实娱乐圈哪有那么多社恐,社恐的话不接这个活儿不就好了吗?

节目组最得意的一段应该是把王传君和鸟鸟放在一个车上,心想还不把网友社恐死。结果我看俩人处得挺舒服的,另外一车汪苏泷、略琴、辣目、志胜他们多累啊,职业病一犯谁都不想把话砸地上。从之前的“貌似社恐”到现在的“演好社恐”,硬糖君自感《桃花坞》也陷入了创作困境。大家总是执着于放大此前的节目亮点,殊不知之前那个亮度已经是极限了,再亮就刺眼了。

附带谈一下悄悄播了好久的《中国说唱巅峰对决2023》,除了威尔的《临时抱佛脚》在短视频上被嘲了一圈,几乎没有出圈作品。可是看节目阵容,又不应该是这样圈地自萌无人问津。正如老舅的调侃:“你也是个rapper,他也是个rapper,你们都是rapper,我可不是一个rapper。”

说唱本是很广阔的青年文化品类,变成如今的“人脉说唱”和“厂牌抱团”是多少人没想到的。真是凡凡看到了,都要边踩缝纫机边叹气的程度。

今日的平台招商会,我们听到的综艺发言永远是分众,永远是垂直化,这导致很多节目在诞生之初就抛弃了很大一部分观众。分工细化,这肯定是娱乐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创作者可能忘了,综艺一开始是“不挑”观众的。

黄磊何炅徐怀钰明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