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中国奇谭》最全的幕后故事了
於水觉得自己这十几天有点过度“沉迷”于看评论区了,好几万条,只要一得空,他就忍不住一条条慢慢翻。有些评论下面,还有对评论的评论,又是一百多条。胡睿也差不多,无论怎样的评论,都让他开心。这些原本在动画圈以外可能没有多少知名度的年轻动画导演,名字正在渐渐被人熟知,因为他们参与的那个进入2023年后无论是不是动画迷几乎都听说了的现象级项目——《中国奇谭》。
《中国奇谭》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bilibili联合出品的新作,一共8集,《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每集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包括了古代经典、传说的改编和全新原创,8个故事由10位导演完成,因此无论画风还是内容,彼此迥异,有传统的二维动画、剪纸、偶动画、水墨素描,也有新鲜的CG短片、三渲二(一种让3D看起来像2D风格的作品)。2023年1月1日起,每周日10点在B站播出。截至1月16日下午,两周多时间虽然只更新了3集(会员可观看第四集),但在B站的总播放量已经破亿,追番人数412万,豆瓣评分9.4,超10万人给出五星评价。开播即爆款,被网友说“一集封神”,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动画片了。
《中国奇谭》海报
一时很难说清,它到底是哪里打动人。也许是逆光而来的“师徒四人”带来的希望,也许是狐狸公子与货郎相揖而别后的惆怅,或者是林林“不见来路,胡不归去”……甚至片头铮铮的锣鼓点与晕染泼墨,它们不是仅仅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的“奇谭”故事集,而是分明组成了一个新奇又令人颇感熟悉亲近的完整梦境——在其中看到现实,看到自己,却又装下了所有庸常生活之外有关自由的幻想、有关挣脱的勇气以及那些爱与美的终极理想。
“煮唐僧肉的锅似乎太普通了一点”
“这真是一个创作者最幸福的时刻。”於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执导的《小妖怪的夏天》被誉为“当代打工人寓言”,大王的洞里,小猪妖总有干不完的活,做箭、擦锅、砍柴,但在职场的最底层,也交到了好友,不远的山洞里还住着年幼的弟妹和担心他“脱发”的妈妈……作为《中国奇谭》第一话,贴近当下生活的小猪妖甫一上线,就迅速抓住了观众的心。
当下的幸福来得并不容易,光是片中的青绿山水背景以及如何以水墨融合现代绘画中的光影、透视与纵深,於水和美术总监莫矜就研究了很久。最初版本的背景稍微偏向绘本风格,“艺委会”看完后,给他发来建议:“在场景的色调、材质、肌理、笔触、运用方面再做一下探索和挖掘。”
於水提到的“艺委会”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人员和已退休的数位老艺术家组成。作为联合出品方,上美影负责项目统筹,决定内容主题、选择制作团队,进行制作,B站则作为动画的播出平台参与监制与制片,从市场和用户角度给予喜好判断的支撑。上美影将常光希、周克勤、凌纾等缔造过中国动画史上经典作品的老动画人请出山,对8部片子从剧本阶段、美术阶段、分镜阶段,再到成片,全程深度介入,进行质量把关,每当片子有了进展,艺委会都开会讨论,再由制片人将反馈一点点地提给导演。有时,这些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的老人,甚至一笔一划将自己的建议写成信件,带给导演。《中国奇谭》总制片人李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别以为这些老动画人年纪大了就会保守,反而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再大胆一点,再放开一点’,这给了年轻人莫大的鼓舞。”
《鹅鹅鹅》的导演胡睿也收到了类似的建议。最初,他把狐狸公子设计成一个更接近标准意义的少年形象,比起现在略骇人的狐狸公子,无疑要温和得多。“你的故事里已经有一个少年——货郎了,不再需要另一个‘货郎’,狐狸公子得一亮相就能够‘立住’,可以再大胆一点。”老专家们的建议敲醒了胡睿,他想起了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天书奇谭》,那是一个住进他内心的故事,他最喜欢其中的瘸腿狐狸精阿拐,“这么多年了,他去哪了?”于是,胡睿突发奇想,把他对《天书奇谭》和阿拐的思念引入了《鹅鹅鹅》。
当年的《天书奇谭》人物造型参考京剧脸谱,例如老狐狸的黑眼圈造型来自老旦,阿拐脸上的红粉底来自小生。这次胡睿把黑眼圈放到了货郎脸上,狐狸公子的红粉底处理得更加夸张诡异。《鹅鹅鹅》的故事脱胎于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阳羡书生》(也称:鹅笼书生),原著中的狐狸公子腿受伤了,刚好阿拐的腿也被砸伤,《鹅鹅鹅》的结尾处,胡睿特意让狐狸公子单腿跳了两下,鲜明地致敬《天书奇谭》。这一笔,让很多看着上美影动画长大的观众心头一热。
当狐狸公子确定了形象,《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也在上美影艺委会和总导演陈廖宇的建议下决心彻底放开手脚。他找来学国画出身的莫矜,把已经画了1/5的背景彻底推翻重来。若不是如此,如今也许我们看不到“芥子园画谱风”的松与石,也没有点燃的柴堆映在小猪妖脸上的火光以及他奔向地平线上缓缓出现的唐僧师徒时那段在纵深中越来越短的道路。
除了大方向把关,很多观众可能压根不注意的小细节,艺委会和总导演也会提出建议。例如有一次於水收到建议——“煮唐僧的锅,似乎太普通了一点”,他拿出画稿一看,好像确实如此,于是加高锅腿,调整造型,又增加后期润色,这才有了那口颇具质感的、让小猪妖“头秃”的锅。
一个虚构的世界,要让人相信甚至带入其中,正来源于这些细节。《中国奇谭》的总导演陈廖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没有哪部动画片不反复修改的,不光是我们,全世界认真做动画的都这样,修改并不意味着没做好,而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常规常态。”
八个短片,几乎每个都修改过两三版以上,有些连故事创作期间甚至都整个换过。其中《小满》修改得最少,陈廖宇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陈莲华和周小琳确实属于思维相当缜密的导演,也因为《小满》是剪纸片,这种动画类型在拍摄的时候不太好反悔,“剪纸片需要把形象做出来之后,一个个摆好再拍,好像绣花一样,如果绣了三天突然发现绣错了,那改得可不是一点点,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之前的拍摄全部作废,是很可怕的。”所以,在拍摄前期,陈莲华和周小琳像盖房子一样画好了图纸,故事、分镜甚至包括动作、表演等所有细节,都做了充足的预案和设计。
改动最多的大概是《鹅鹅鹅》,一共改过4稿。《阳羡书生》原文只有546个字,古人的故事微言大义,落实到影像化上,人物小传、人物关系、人物表演……一切细节只能胡睿自己补。需要增加的信息很多,要合理、恰当,前期构思时有时几天都写不出一个字,非常痛苦。现在的《鹅鹅鹅》用他的话说是“用4杯水,兑成今天的1杯水”,片尾他放了很多被砍掉的镜头,真是舍不得,可也还得舍。
《鹅鹅鹅》全片208个镜头,每个镜头、每一帧至少画三四个小时,有些要七八个小时,还有时候十几个小时画一帧,很多镜头他和团队徒手画了很多遍,感觉不对就重来,废片极多,再加上《鹅鹅鹅》在画风上最大程度保留了手绘素描的笔触,无法用现在的工业系统直接上色,每一帧都必须由动画师一笔笔画。交片后,胡睿一只手腱鞘积液,另一只手食指无力,团队里的画师也画出了颈椎病。没有捷径,他们只能“用最苦、最原始、最作坊”的方式,奉上了这十几分钟的中式奇幻美学。
《中国奇谭》海报
“在最需要的时候‘救我一命’”
李早回忆,《中国奇谭》的构思缘起于2020年底。彼时,面对2022年中国动画即将到来的100周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在策划一个项目,以继续中国动画黄金期极具特色的短片创作。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也正琢磨着做一些有探索性又多元化的短片,双方一拍即合。
具体的命题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我们希望创作出一个作品,能够延续上美影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无论内核还是美术表现。”上美影觉得短篇集是不错的形式,风险小,也能包容更多风格的作品,至于内容,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志怪故事更能发挥导演们的国风想象力,于是敲定了“奇谭”这个“半命题”,题材和方向不限。陈廖宇认为,神话传说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今天和未来的,“其实是人类对未知的想象或者对自己内心愿望的投射,甚至所谓‘奇谭’就是人或人性某一面的具象化表达”。
上美影和陈廖宇物色合适人选时,标准就三条:有创作积累且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创作理念与上美影的调性一致,也就是说,能够表达出中国文化底蕴且有中式想象力,另外,不同的导演需要在不同动画手段上有代表性。
很多人说《中国奇谭》让他们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上美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是因为在“选角”阶段,这颗“继承”的种子就已经埋下。速达和陈廖宇都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第三届学生,他们的老师,有执导过《天书奇谭》的钱运达,《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的动画设计浦家祥,上美影品格、秉性与风貌,某种程度上,在他们所在的这个班级里,得到了继承。而陈廖宇以自己所熟知的上美影调性选出的导演,几乎全员为看着上美影动画片长大且深受其影响的动画人。
当然,在筹备初期,《中国奇谭》接触的故事和导演团队远远不止最终呈现的数量,10位分片导演、8个故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李早解释,还有一些作品在创作中遇到瓶颈需要慢慢去解决,也许未来观众还能看到。
当创作正式开始,上美影为这些导演营造了一个带有旧式暖光的集体氛围。李早回忆,曾听前辈们说起过,在上美影厂建厂初期,导演们平时生活在一起,相互扶持帮助,同时也相互竞争——就是在比较中让自己的作品做得更好。她感慨,这次创作氛围和上美影过往的创作环境有几分相似。
除了上美影的监制和“艺委会”全程为作品把关,11位导演既独立又是一个整体,陈廖宇常常把他们聚在一起,聊项目的进展,展示所有影片的进度,互相提建议。这么一来,每个片子都有一群同行献计献策,另一方面,有些导演看了别人的角色造型、故事创意,暗暗想着“人家做得真好”,回去就把自己的作品改了又改,形成良性竞争。
於水至今记得一幅画面,有一次他们这群人坐在地安门某个小饭馆的二层露台,夕阳西下,他们一边吃着炸鸡一边看彼此的片子,随后热热闹闹讨论,“哎,我对这个片子有个建议啊,”彼此直抒胸臆,一点不虚与委蛇。
有个导演建议於水,小猪妖被大圣打倒后,如果镜头换个角度,把师徒四人的背影带上,“是不是悲情感会更强些?”於水觉得这也是一种好的方案,但他自己的设计,是在师徒四人那里尽量留白,能不出现就不要出现。后来,这一处留白被很多观众说“高级”,披光而来、寄托着小猪妖希冀的西游师徒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里。
胡睿采用了一位导演的建议,在他第二版故事中,曾有一位猎人大叔,大家一起看片时,有人说:“这个大叔的脸怎么那么像宫崎骏作品里的一个人……”胡睿随后找来宫崎骏的电影,发现果然有暗合之处,于是果断砍掉了猎人角色。胡睿感慨:“你发现不了的东西,别人能替你发现,而且他还能告诉你,不怕你不高兴,如果这样的朋友多了,作品会在没成片之前就扫掉很多雷,健康成长的概率就增大,这就是集体的意义吧。”
当今天的动画人越来越以小团队作战,人们习惯原子化生存的今天,上美影组建的这个队伍某种程度带他们回到了那个业已逝去的旧式情感形态和生活模式。在那个形态里,人们能够在大环境中为自己营造一个紧密坚实的小宇宙,作为打拼之余的加油站和安全港湾。这也许是最终他们作品中既呈现了肆意的个人意趣又始终带有某种统一的真挚情感的原因。
在这个“大家庭“里,陈廖宇扮演了“家长”的角色,他了解每一个导演的个性与特点,面对不同导演他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有些直截了当说,有些得“哄着点”。虽然定了项目的半命题,但在创作中上美影给予导演极大自由度,陈廖宇也主要是帮助导演解决各类问题,把握大方向:“我把他们找来不是为了实现我的想法,我最大的工作是帮助这些导演把他们自己最强的一面发挥出来。”
胡睿在改编原著和巨大手绘工作量的双重压力下,曾经几次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会把这件事情干砸”,眼泪都要掉下来,甚至开始给片子“准备后事”,收拾整理资料,预备从这个项目里走人。最艰难的时刻,陈廖宇和“奇谭”的技术、制片团队给了他切实的工作帮助和情感上的鼓励支持。胡睿感慨:“每次我快‘不行’的时候,他们就帮我走出来,在最需要的时候‘救我一命’、‘拉我一把’,要不肯定没有今天的《鹅鹅鹅》。”
什么才是国风
这些年轻导演都没问过陈廖宇为什么选中他们,如果稍微回看他们的往日经历,会感到其中也许有某些必然。胡睿是中国古代奇谭小说迷,几乎到了专家的程度。十几年前,他去德国学习电影,随身携带了《太平广记》(《续齐谐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纪实小说总集,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其中,醉心于古人的想象力,有时候读到热泪盈眶。
他发现里面的故事常读常新,点出了人生的一些规律,但又不是简单地讽刺或进行道德评判,而且,古代的志怪小说居然非常符合戏剧的创作规律,他常被古人在戏剧上的现代意识震惊。其中《阳羡书生》就是让他印象最深的作品,阅读文字时,他已经忍不住在脑海里勾勒故事,“口吐万象、幻中生幻,虽只一方舞台,人心的变化却制造出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胡睿觉得,无论从文学还是绘画,“祖先都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中国故事当代表达”。留学时本来也有编剧课,《太平广记》(《续齐谐记》)中好的故事、好场面和好创意,大大小小都被他总结记录下来,积累了好几大本。后来,光记录已经不过瘾,他开始画志怪小说插画,没有任何委托和回报,纯兴趣。他是十一位导演中,最早被确定的人选。
於水有个在美院教书的父亲,让他从小读的书是绘画本《中国通史》,父亲课余也给出版社绘制插画、连环画,80年代的画家,出手便是烟雾袅袅、紫袍玉带的古意,那些充满写意与留白的传统画法启发了常趴在一边看父亲作画的於水。长大一些后,他最喜欢上美影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简单的线条和幽默又不失讽刺的品格,深刻影响了他成年后的创作。如果有人看过於水之前的作品《禽兽超人》,会发现无论是小人物视角、搞笑戏谑或映射现实,都与《三个和尚》有精神上的相似。
往日传统美学审美的积累成为他们创作的基因,但即便基因相同,却因为不同的理解、手法、风格与思考方式,彼此的作品又全然不同,且因巨大的差异化而产生魅力。在陈廖宇看来,这正是上美影始终坚守的创作原则——“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这个包含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发展观意味着“不要让中国基因、中国特效成为创作的负担,而是要让传统文化、让国风为我所用”。
所谓传统美学和国风并不一定是国画、是石狮子、红灯笼、剪窗花……它与想象力,与当下和未来一点都不排斥。“你每天出门不会琢磨半天自己穿什么才会凸显自己是中国人吧?不需要琢磨,因为本来就是。”陈廖宇认为,国风也好传统美学也好不能被标签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只要创作者真实地反应自己的生活,忠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是“国风”。所以,他将《中国奇谭》最终呈现出的中式美感归功于整个创作集体和作品本身就具有的文化背景,他们最初确定的创作核心是体现中国特色,但并非狭隘地运用那些标签和符号。他觉得,《中国奇谭》并不完美,仍然有进步的空间,但所有人确实是真诚地努力做到极致,观众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份“真”,才对作品如此包容。
观众的支持为这个IP带来了更多可能性。1月15日,当《中国奇谭》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对会员播放,眼尖的观众发现影片前出现贴片广告,飘过的弹幕纷纷写道:“看到你小子有了金主我也就放心了”。出现广告的几天前,参加上海“两会”的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中国小妖怪”的故事绝不会止步于8集,《中国奇谭》已经在筹备第二季。未来,《中国奇谭》将打造的是一个IP宇宙,每一个短片都会根据自己的特性,拥有不同的IP发展规划。
回顾中国动画百年史,第一代动画人曾经在摸索中创造了中国动画独有的语言——“中国学派”,而后的中国动画却在90年代后整整二十年的代工大潮中一度迷失自己,当那些经典国漫已定格在历史,新一代动画人又重新出发,用《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小门神》《哪吒》……再次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品格与气质。伴随着中国动画自我意识的觉醒,上一个百年悄然而去。恰好,《中国奇谭》开播的2023年1月1日,正是中国动画迈进下一个百年的第一天。
记者:李静
狐狸天书奇谭中国奇谭胡睿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