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凯:从设计师转型为演员,梦想成为表演大师,无奈50岁还当配角
五十岁,没有大火,还没有家庭,守着老母亲,谭凯算不得成功。
如果要为谭凯这个人下一个注脚的话,“爱谁谁”三个字是最恰当的。
他说这是青岛人最引以为豪的个性,爱谁谁,活自己的。
这也许也是他30岁出道,有颜值有演技,50岁还未大火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吧。
出道20年来,他最出圈的还是电影《神探大战》里的一段花絮。
谭凯在电影中饰演的欧阳剑被关到铁笼里面受虐待。
几乎全身赤裸,遍是血痕。
他紧紧抱着头,左躲右闪,浑身颤抖,看起来痛苦又害怕。
拍摄结束之后,谭凯还久久不能出戏,让人看着有着说不出的难受。
看在其中的导演都紧锁眉头,十分担忧。
然而这段精彩又十分折磨演员的戏份在正片里被删得一秒不剩。
这是演员作为配角的时候难以为外人道的心酸。
出道20年来,谭凯的角色几乎都是各种配角,各种镶边小角色。
《建党伟业》《奋斗》《北京爱情故事》《锦绣未央》《来不及说我爱你》《凤穿牡丹》《黄金瞳》《远大前程》……
很多电视剧都有他的身影,就是几乎不能被人记住。
他也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最经典的莫过于《神话》里的一代枭雄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今日,我虽死,却还是西楚霸王。”
怒吼下的悲壮依旧历历在目。
让他小火的《扫黑风暴》里的石门区区长董耀也演得入木三分。
在各方势力里挣扎,背着“逃犯”的身份。
他的心虚、无助在有限的戏份里被呈现得刚刚好。
被揭穿时的认怂与害怕,透露着一点滑稽,也让观众为其演技而折服。
《何以笙箫默》里的霸道总裁应晖,深情精明,至今为人称道;
《燕云台》里的太平王罨撒葛,有勇有谋有担当、不怒自威也痴情温柔。
他与佘诗曼的对手戏成为了剧中为数不多的看点;
《大明王朝1566》里的高瀚文,是个理想主义的文弱书生,有才情,人正直,满腔热血也无害。
最近热播的《大博弈》中,谭凯饰演的国有企业党委书记杨柳,也是有血有肉的。
深谙官场游戏规则,布局严密考虑长远,有梦想有底线。
曾经,谭凯跟以前的老师一起吃饭,他们都纳闷:
“为什么别人都知道谭凯演了很多戏,但好像就是不红?”
他其实不在乎“红”这个字眼儿。
“我们这个行业衡量演员的标准,不是红不红,而是你的专业有没有让同行认可。”
对于演戏,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抱有期待,纯粹是热爱。
谭凯是一个非常随性淡泊的演员。
他喜欢漂泊不定,他说演员就像流浪歌手。
贾樟柯说:
“谭凯的荧幕形象令人叫绝,硬汉气质又混杂些文人细腻,他有独特的气质。”
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谭凯确实有着男人味儿也有着文艺青年的气息。
他不是学表演出身的,他原来是个学画画的。
谭凯说他其实并没有当演员的天赋。
从小到大的他,在看似霸道高冷的外表下,内心其实一直是自卑且拘谨的。
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家庭也不富裕,跟妈妈和妹妹一起长大。
导致他自卑敏感的同时,也练就了十分尊重女性的个性。
谭凯十分厌恶和唾弃生理上强势的一方对弱势的一方动手的行为。
在拍摄《完美受害者》的时候,他有一场把女主角按到浴缸施暴的戏。
他提前跟导演和摄影师做好沟通,走戏调度,各个环节都保证万无一失。
谭凯想要一次拍到位。
表演是假的,但是表演的时候演员受的痛苦是真的。
身心的不适让他十分难受。
后来导演因为一些小瑕疵要求拍第二遍的时候,他拒绝了。
这是他唯一一次拒绝再演第二遍的戏。
和女性一起长大的谭凯,心思十分细腻敏感。
上学的时候,上台讲话都会脸红。
不熟的人会觉得他生人勿进,其实他内心充满紧张。
他不是一个面对镜头可以很松弛的人,相反,他永远紧张。
但是他可以用表演来掩饰他的这种紧张。
在内向的性格下,谭凯从小就喜欢画画。
课上课下,乐此不疲,虽然每天被老师骂。
他常常是班上的反面典型:
“同学们,看好了,画画就是会这样,脏了吧唧的。”
而尽管如此,不务正业,学习也不用动的谭凯,却有着一个别人望尘莫及的天赋。
那就是“有着很强的记忆力”。
这对谭凯后来当演员背台词也是如虎添翼。
靠着背诵功力,谭凯初中顺利考上了青岛二中。
但无奈偏科严重,数理化五六分,政史地接近满分,他还是垫底。
高中的时候,谭凯突然变得有自信了。
开始有不少人来看他画画,他的画还被学校收藏了。
在画画这件事上,他找到了自己的自尊。
于是他萌发了考中央美院的想法。
谭凯跑了一趟中央美院,在画室里遇到了一个正在画画的学生,他“怂”了:
“我可能一辈子都画不成这样。”
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报考了中戏。
但是第一次,临场发挥不好,他铩羽而归。
谭凯灰溜溜回到了青岛,想着明年再来一次。
但是现实很残酷,家里根本揭不开锅。
妈妈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靠着电车售票员的工作养活他的妹妹。
于是,他摆起了摊。
在青岛火车站附近,谭凯给客人画人像速写,一张收五块钱。
搬个马扎低着头等,非常不好意思,但是这是他唯一能想出来的办法。
“我想考中戏,我就想要勤工俭学。”
但好在虽然零零星星的,也有人捧场。
历经好几个月,他才凑够750 块钱。
第二年,谭凯也如愿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戏的舞台设计专业。
上了大学的谭凯,也保持了其“勤工俭学”的“优良作风”。
他经常在外面接活儿,做兼职。
做舞美、晚会、MTV,他一个活儿就能挣一两千。
谭凯成为了小富豪。
但是在他老师的眼里,他已经完了。
在老师眼里,谭凯成为了不务正业的人,因为他本想把他培养成一名学者。
但是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毕业后的谭凯进入了《北京青年报》做平面设计工作。
他看重的是它能解决北京户口。
1997年,谭凯就可以拿到一万四的月薪,公司还配备了一部切诺基做代驾和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当宿舍。
五年的时间里,在外人眼里,谭凯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大家羡慕不已。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每天醉生梦死,浑浑噩噩,把自己变成了一个180斤的大胖子。
曾一度,他一晚上在酒吧喝四场,纵横三里屯南北街。
朋友形容他是“一个帅哥被猪附了体”。
他说,这五年是他的低谷期。
谭凯不适合职场。
他没有上下级意识,不懂得办公室政治,没有职场情商,不愿意被人管,也不愿意管别人。
他觉得自己自负又迷茫。
谭凯在一个早上辞职了。
然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减掉了四十斤。
后来他被叫去做北京电视台一档节目的主持人。
但是他又想,这还是跟以前一样,应酬、被考核、要坐班。
谭凯不想重蹈覆辙。
这时候,他开车送一个当演员的哥们儿去剧组的时候,被导演看中了:
“有个政委的角色,你挺适合的。”
30岁,以《苦菜花》里的政委于德海一角,他跃入了演艺圈。
第一部戏,他拿到了两万块钱。
谭凯发现自己出奇地适合演员这个职业。
不像一般的打工人,演员有很大的自由。
拍一部戏,短则一个月,长则四五个月,他每次都能从中找到新鲜感。
“我喜欢演戏,我喜欢待在片场,哪怕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我都不会觉得累。”
谭凯说自己这个人做事是兴趣至上,如果没有兴趣,自己是坚持不下去的。
一位导演曾跟他说过:
“如果你不合适,你请我吃一千顿饭也没有意义,我也不会用你。”
谭凯更坚定地觉得自己适合表演了。
表演是门艺术,这无形中,跟谭凯画画的本事是相呼应的,跟谭凯骨子里的敏感文艺是契合的。
他一直很迷美式复古的穿搭,不拍戏的时候喜欢看电影、听歌、看书、画画、写诗。
最为他加分的还是他的形象气质。
刚入行,谭凯就受到了赵宝刚导演的赏识,还一下子跟他签了十年的合约。
他的“真听、真看、真感觉”的指导成为了谭凯对表演产生深刻认知的开始。
演戏需要投入,需要对角色进行人物设计,需要吃透创作对象,需要赋予感情,这都是与画画有着相通之处。
除此之外,谭凯磨练演技,还少不了不断的学习。
30岁入行,他常常“不耻下问”,跟年轻人学,还跟群演学。
台词节奏、角色处理、现场走位、形体表现,他都认真研究。
“再大的角色,也不能大过作品本身,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小角色,这是我所坚持的。”
他在尝试各种类型角色中,积累着各色人物的个性。
这利于精进演技,但却不利于走红。
赵宝刚导演还善意地“批评”他:
“你每一部作品里形象都不一样,这样不利于观众记住你。”
他很理解,演员出道的初期,需要迅速让观众熟知,但是他很执拗地选择去挑战。
“对于我,最大的吸引,最大的快乐,永远是表演本身。”
你要说他没有野心,那也不是,他的野心也很大。
“我作为一个演员,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表演大师。”
他想当一名“骗子”式的演员,在他看来,骗子是最好的演员。
演戏就是“骗”观众,让观众相信这戏是真的,最好连自己都相信了。
当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杂念,也不会纠结于“红不红,紫不紫”的问题。
别人问他有没有满意的角色,他的答案永远是“没有”。
谭凯觉得演员不应该活在自己的角色里。
艺术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成功了,艺术生涯也就停止了。
有人觉得谭凯糊涂,浪费了走红的大好时机,但是也许他才是最清醒的。
谭凯出了名地十分忌讳“蹭其他演员的热度”。
他十分坚定地排斥这件事,大抵上,他是喜欢清静的。
四十岁的时候,谭凯就急流勇退了,他从北京搬回了青岛,照顾起了年迈的老母亲。
的确会错过很多机会,但有时候人不得不做出选择。
谭凯时常告诫自己要以一颗平常心来过日子。
就像他抖音上的简介那样,“一头随波逐流的猪”。
红不红不重要,重要是自己当下的感受,也许才是需要好好关照的。
“我今天也没觉得有任何可以炫耀的东西,越活越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
生命就是一段旅程,不能用成功失败来划分,活在当下,享受此时此刻也许才是最大的意义。
谭凯青岛市设计师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