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这成人题材,终于在内娱解禁
最近,一些新闻看得鱼叔五味杂陈。
疫情寒冬,棺材脱销。
殡葬行业成了「风口」。
日常之中的无常,让人不得不直面死亡议题。
传统观念之下,这一话题多禁忌多避讳。
导致死亡教育成了相对空白的领域。
但刻意忽视,伤痛却不会消失。
其实,近年来已有国产作品尝试触及这一敏感话题。
《人生大事》,聚焦殡葬行业。
借孩童之口,让殡葬从业人员成了「种星星的人」。
离开的亲人,会变成天上星掉入梦中。
《三悦有了新工作》,主角是遗体化妆师。
一集一故事,串联起殡仪馆的日常。
而最近又有一部日本新片,再次在死亡教育上纵深。
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思考与感动——
《河畔须臾》
川っぺりムコリッタ
男主山田,性格孤僻,还曾因诈骗入狱。
出狱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
在偏远海边做乌贼加工厂的流水工人。
以为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谁知生活刚有起色,就又有新打击。
社保科打电话来,说山田的父亲去世。
遗体已焚烧,但骨灰需要家人认领。
山田四岁时,父母就已离婚。
男人在孩子成长历程中不见踪影。
说是父亲,其实更像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山田几经纠结,才决定接回骨灰。
对于亡者而言,身后万事空。
但与遗物相处,却成了生者的新课题。
相比于生死大事,如何处理遗物常常不被关注。
而《河畔须臾》的细腻之处正在于此。
山田领回父亲的骨灰后,内心并未因此平静。
银白色骨灰盒常在夜里反光,让人心情烦躁。
夜夜如此,山田睡眠堪忧。
气急了,山田便想处理掉骨灰。
但冲进厕所会膈应,扔进河里又犯法。
想不出好的处理办法。
这边正郁闷,那边又来了地震。
屋漏偏逢连夜雨,盒子掉落骨灰撒了一地。
山田更崩溃了。
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不能丢弃,只好选墓下葬。
但山田出狱不久,经济拮据。
人都快要没钱吃饭,又哪有能力给死人买墓地。
说来说去,怎么处理骨灰似乎成了死局。
相比于山田对父亲骨灰避之唯恐不及。
房东南女士却对丈夫的骨灰视若珍宝。
五年前丈夫患癌去世,留下南女士跟女儿二人生活。
可生死别离没有斩断感情。
天长日久,从未停止凭吊。
别人对骨灰多恐惧,常用不透明器皿盛放。
南女士却将丈夫骨灰放在精致的玻璃瓶中,毫不避讳。
南女士平日坚强乐观,常展笑颜。
但实则忍受着巨大的思念之苦。
电影中用猎奇到病态的一幕来展现这种穿透生死的感情。
南女士啃食着亡夫的骨灰,似咬似吻。
奇艳,而又有剧烈的哀伤。
无论是山田对骨灰的恐惧与弃决,还是南女士执着地占有。
背后都是被旧日感情牵绊,无法放手。
亲人的死亡成了另一种折磨,磋磨着生活。
比起二者,片中一位司机师傅也谈论起对于骨灰的处理方式。
师傅年轻时是烟火师,在老伴死后将骨灰做成了烟花。
儿子与家人强烈反对,以为这是对逝者不敬,但仍抵不过老人坚持。
一生难得嫁给烟火师,又怎能容忍爱人变成黯淡无光的灰尘。
《人生大事》中也有相似的桥段。
做了一辈子殡葬师的父亲去世,留下遗嘱说想要一个不一样的葬礼。
家人坚持将父亲骨灰入土为安。
反而是男主角莫三妹冒险将父亲骨灰绚烂地「炸上天」。
平日里的逆子,却成了完成父亲最终遗愿的知心人。
和解与传承的人物弧光,也与烟火一起亮了亮。
其实,电影借助角色之手处理的并非只是骨灰。
而是生者寄托于其上对于亡者的情感,以及未亡之人的生活。
父母离婚后,母亲也在山田成年后消失。
明明无心犯罪,却受牵连锒铛入狱。
他觉得自己仿佛受到家庭的诅咒。
没有享受生活与快乐的资格,也不配拥有正常人生。
父亲的死讯,突然帮山田找回了家庭的残骸。
人死灯灭,骨灰并没有所谓超自然力量。
山田恐惧,排斥,焦灼不安。
无处安放的其实并非骨灰,而是内心。
在处理骨灰的过程中,山田拼凑起了父亲生前的生活细节:
他会在阳台种植植物,洗完澡喝牛奶。
各种习惯也并非绝望之人的生活方式。
生命,并不是纯粹的绝望悲剧。
而山田身上,也不自觉地保留着与父亲同样的习惯。
他并非没有来处,也从不是孤魂野鬼。
来到须臾公寓之后,被邻居大叔关爱。
在一来一回地蹭饭谈心中,与大家建立起了若有似无的牵绊。
这成了山田心与新的归处。
最后,在大家为山田父亲举行的葬礼中。
骨灰飞扬进空气中消失,彻底告别。
朋友在身后随行,奏乐向前。
过去已去,可总有新生。
山田是幸运的,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与死亡和解。
余震长久,许多人被困一生。
山田的邻居大叔,乍一看是个厚脸皮的自来熟。
新邻居刚搬来,就能一次次上门借浴室。
开饭时不请自来,随身备着碗筷。
自己种植瓜果蔬菜,时常到处串门送菜。
几根黄瓜几个番茄,就把别人家便宜占尽。
大叔奇葩,却不讨厌。
他的热情数次将山田从边缘情绪中拽回。
但看似乐观之人,也与亲友之死的创伤苦苦周旋。
大叔曾半开玩笑地提及从前的生活。
十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孤苦。
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儿子却早早夭亡。
他嘴边常挂各种暖心鸡汤。
鼓励所有人不要因一时困顿绝望。
自己却在酒后痛哭,一遍遍哀诉着「对不起」。
痛楚至极的个人经历,或许从来都不是玩笑。
山田曾在父亲的遗留手机中发现一串号码。
打过去,发现是自杀者心理救助热线。
接线员讲述起个人经历,说曾经见过在空中游泳的金鱼。
那些都是逝去之人的魂魄。
后来某日,众人看到天空中悬浮着章鱼气球时。
大叔失控着飞奔而去,朝气球哭喊。
「带上我,等等我,带上我吧!」
邻居们心照不宣,知道那是大叔对儿子的思念。
而电影也在这里无声地透露着。
大家之所以明白章鱼气球的含义。
大概是因为,所有人都曾打过那通救助电话。
谁又不曾绝望过,看向过死亡呢。
《河畔须臾》是典型的日系治愈电影。
所谓须臾,原是佛教用语。
在电影中,成了感知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每一刻。
其实,生死瞬间事。
死亡教育宽慰的,大多是生者。
就像《寻梦环游记》编织出了关于死亡最纯真的童话。
那就是告诉生者,纵然亲人已逝。
只要记忆长存,所爱便永远不会消失。
再如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
平静有力的故事,不仅为生者注入继续生活的气力。
还撬动了大众对于殡葬从业人员的偏见
毕竟禁忌感带来恐惧,也带来污名化。
很多时候越是避忌,越是隔阂。
就像电影中,须臾公寓的父子做墓碑生意。
出去推销,常备视作不吉利的瘟神。
被言辞辱骂甚至殴打都时有发生。
原本的邻居冈本女士,生前笑意盈盈。
为人和善,与四邻常来常往。
但人一去,就传成了恶鬼。
但很多时候,
恐惧都是无根的。
父子二人卖墓碑,是为了生活。
半年做不了一单,常常饿肚子。
做「死」生意,归根结底是为了生。
同时,电影也温暖地处理了冈本女士的传说。
山田曾经见过冈本女士,两人还曾短暂寒暄。
她长穿紫色衣衫,手夹烟悠哉地浇花。
却在随后得知,冈本女士去世已有数年。
原本故事一下变得灵异恐怖,但电影却借由人物之口将其消解。
邻居们笑着回忆起冈本女士生前的样子。
还原每一份死亡背后活生生的人。
将禁忌置于阳光下,恐惧也会随之蒸发。
同时带来无惧别离的轻盈勇气。
事实上,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抛却恐惧正视死亡。
甚至不乏解构死亡议题的影视尝试。
就像《摇滚狂花》中,彭莱就不小心撒了前夫的骨灰。
而这一话题需要的解绑力度远远不止于此。
或许,就像《入殓师》中说的那样。
「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关于死亡议题的尝试,也不应就此止步。
电影大叔冈本死亡教育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