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冲上热搜,但影视行业还谈不上复苏

时间:2023-01-04 12:59:34阅读:1732
2023年电影行业关键词:保守、谨慎、消化库存。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2017年的元旦刚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的GDP增速:6.7%。这不是个令人舒适的数字,它创下了19

2023年电影行业关键词:保守、谨慎、消化库存。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2017年的元旦刚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的GDP增速:6.7%。

这不是个令人舒适的数字,它创下了1990年以来最低年度增速。换言之,90后自出生以来就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成绩。

不过,当90后的孩子们出生后,那又成了个有点遥不可及的数字。

2022年10月的时候,经合组织预计当年中国GDP增速为3.3%,比全球平均水平高了0.2个百分点。

年底时分,翻了几家券商的年度宏观报告,大致将2022年的数字锁定在3%—3.2%左右。

好听的话似乎都给了2023年。

我们在年终秀前询问的50位经济学家,82%预判2023年宏观经济向好。

世界银行在看过中国2022年四季度的上半场后,把2023年的预期从4.2%调高到了4.3%,野心勃勃的券商机构在防疫政策调整前,保守估计为3.4%—5%,调整后,数字改成了5.5%—6.6%。

但有些时候,数字的高和低并不能说明一切。

还是在2016年,《经济学人》提醒那些看了宏观数字就觉得“中国经济已陷入困境”的人们,去看一看中国当地的汽车经销店、电影院以及出境游的账单——201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首超2400万辆、电影票房达457.12亿元人民币,中国游客在出境游上花费了2150亿美元。

以上三项对大部分人而言都并非刚需,属于马斯洛需求里的上三层,如果真的有“报复性消费”存在,那必定会在这三个变量中涌现。

出境游已经被寄予厚望,一些媒体已经用“旅游复仇者”来形容蠢蠢欲动即将出行的中国人。2019年,全球游客中有十分之一是中国人,1.55亿中国游客在海外留下了足迹。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3年人数将恢复到5900万人,虽说只有疫情前的38%,但人数上也比2022年翻了一番。

进出中国的国际航班还停留在2019年5%的水平,但四天后的1月8日,一切将会变得不同。

当然,与出国相比,出门左拐看一场电影,似乎是更切实际的选择。

昨日,微博热搜榜上刷着“2023春节档已官宣五部电影”“电影《深海》定档大年初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参演过《明日战记》的演员万国鹏告诉我们,这是他从业以来最为丰富的春节档,涵盖科幻、古装、喜剧、谍战、动漫等多种类型。

2022年的票房只有300.67亿元,不及2019年的一半,同比下滑36%,十分惨淡。因此2023年被业内人士视作“电影行业真正开始救市的一年”而寄予厚望。

万国鹏说,据他了解,已经有很多影视项目都计划春节后开机拍摄。

然而,当我们问了一位电影制片人、投资人,一名导演、一位编剧、一个电影行业观察者后,才发现,万国鹏其实是我们接触到的影视从业人员中,为数不多的“乐观派”。

邹薇

电影制片人、投资人

疫情三年,电影行业成了特困行业,我看到行业内不少人都离开了,包括从业十年的人也在离开,这十分令人难受。

这三年来,行业的各制片公司情况不一,有的影片因为没钱卡在后期制作这一关,有的公司是有钱但不敢动,因为对市场的预期不佳。还有的公司表面上扛过了疫情三年,但最终能否扛过去还要看2023年的情况。

所以,我认为2023年是电影行业真正开始救市的一年。最关键的是需要重新让观众走回电影院,只有大众观众重拾看院线电影的习惯,才能让拍摄院线电影有钱赚进行良性循环,小部分电影观众是真的热爱去影院看电影,但是大部分观众是需要被优秀影片引导才能走进电影院。

一般来说,春节这样的大票仓就如一张赌桌,以往就跟分饼干一样,老板们分好之后,所有院线按照分好的占比去排片,如果一部影片顶不住,就不敢轻易上。

年底的《阿凡达2》上映,是为救市打开了大门,让观众自发去期待春节档的影片。目前已定档的《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之所以会上春节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愿意赌一把,再就是因为春节档需要救市,需要一批质量较好的影片上线。

此外,还有许多影片不敢轻易动。虽然如今疫情放开,像北京这样的大票仓相对好一些,但也绝对不可能再恢复到疫情前了。

这个春节档,行业内有好些影片不敢上,有些是拍完了但还没总体完成,因为有些钱还没到位。有些是因为不属于第一梯队导演,遇上疫情刚放开的春节,不敢上是因为上了肯定会赔钱,因为大片的投资都在3亿以上,其中有些是疫情原因导致成本陡然升高。

我认为,2023年的影视行业整体是一个保守观望年,预计行业内会出现以小博大的影片投资情况。

投资方以小博大,考验的是新锐导演是否有专业能力、耐心、人脉等条件,去拍好片子,以及老一批导演、制片人是否愿意去扶持他们。这类影片基本是两三千万投资金额的中低成本影片。

往上一个梯队,是0.6亿—1亿投资金额的中等项目,这类电影一般都会出自国内有过作品的年轻导演。再往上就是投资超过2亿的片子,这类片子会有,但一定是由超级大导演主导的。

此外,疫情三年积压了许多没有上线的影片,这些影片会陆续在2023年上线,我认为甚至可能要消化到2024年一季度,不乏一些制片方会保持观望,将影片留到2024年再上线。

最后,据我观察,疫情以来观众的观影口味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喜欢温情的、催泪的、喜剧的电影,因为日子不太好过,大家更需要欢乐。那么2023年出现温情类喜剧片,如果由实力派演员出演,口碑好,就很可能会成为爆品。

张杨

资深策划人、制作人、导演

在我看来,2023年的影视行业还谈不上复苏,不敢去想复苏这件事。

大家会先看看谁还活着,谁彻底完了,看看周围的同伴、同业、同事都还在不在,看能不能再一起做点什么事,是这样一个疗伤的情况。

未来一年,从电影院这样一个零售终端来看,可能会出现一些报复性的消费反弹,但整体趋势还是会下滑,很疲软,没看出向上的趋势。几个重要的票仓,如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等,目前看下来电影院票房都没有很好地往上走。

因此,2023年影视行业的生产、投资、制作等环节,大家可能会把疫情三年来或者疫情前的一些存货先拿出来。至于新的生产、投资等还不太容易。

可以说,2023年的电影行业很难回到2018年、2019年电影行业最好的时候了。我个人保持一种理智的悲观。

虽然疫情放开了,但大规模的应激事件后,整个社会恢复到常态需要6个月—1年时间,目前各行各业都比较难,而电影行业本身是依附于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的,当整个经济在需要提振的时期,电影行业也难独善其身。

不光是电影,整个文化产业的消费也显得有些茫然。因此,整个电影行业不像5年前那么有力量了,也缺乏一种承载社会文化和经济表达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和务实地看待影视行业。

未来,电影行业恢复良性发展,或许差不多在一年之后才可能出现。

莫争

编剧、《疯狂电影圈》作者

我个人对春节档谨慎乐观,其实疫情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很严重,前几年影视行业投入了很多热钱,却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一地鸡毛,这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一种打击,行业投资信心也受到影响,制片会变得谨慎小心,难出大片。

与此同时,原先大家会去看电影,是因为生活品质得到满足,需要一些额外的娱乐活动。但现在人们还在还贷、治病、休养,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囤药、毒株等话题。疫情其实并没有完全过去,所以对很多人来说,电影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不是一个必需品。

另一方面,整个消费环境不如前几年,哪怕很喜欢春节档的电影,也许也会出现延迟消费,比如等网上有资源后在网上看,不一定要去电影院。

当然,影视市场还是会慢慢好起来,但需要时间。正如人们感染新冠后,需要一周、半个月的恢复时间,影视行业在疫情放开后,也不会马上好起来。我觉得至少要到今年下半年,如果暑期档有好的作品,比如《变形金刚》这样的大爆款出现的话,可能会带动很多其他作品的票房。但短期内通过春节档扭转局面,不太可能。

更何况,近几年人们在电影,甚至是书籍上花费的时间可能正在被短视频占据,电影市场的份额已经被摊薄了,所以即便复苏,也不太可能重回2015年、2016年时的巅峰水平。

毕竟时代已经变了,就像人们开始用VCD、开始在网络上看电影,香港电影就回不到录像带时期的黄金岁月一样。我个人认为,电影行业在没有全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出现之前,很难重回巅峰。

我2023年还是计划好好写剧本,等待好的机会。

师烨东

电影行业观察者

自媒体《圈内师老师》主理人

元旦期间北京的消费场所熙来攘往,不少影院也在《阿凡达2》之后连续迎来几近满座的场面,照此类推,很多二三线城市也会在春节前后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第一轮定档的几部电影(《流浪地球2》《深海》《无名》《满江红》)都比较令人期待,之后应该还会有影片加入这个档期,今年的春节档还是值得憧憬的。

过去两年,电影行业过得很艰难,2022年不仅上映影片很少,300亿票房也回到了8年前,算是这几年电影行业的一个谷底。

虽然现在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但是参考国外的经验,疫情的冲击可能还会反复,因此2023年的电影市场还是存在变数,但肯定不会比2022年更加糟糕,整个行业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不过,这两年电影行业的衰落,除了受疫情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优秀的影片上映,这是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如今随着生活逐步回归正常,希望电影行业能加速拍摄出更多的好作品,同时也希望在影院中能看到更多海内外的优秀影片。只有好的影片足够多了,能吸引观众重回影院,中国的电影产业才能真正走出谷底。

巴九灵观点

仔细看这几位影视从业人员的发言,对2023年影视市场的评价,多多少少有些自相矛盾之处:

他们既认同行业“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2023年是复苏之年,却又对行业本身保持理智悲观;既相信只有制作优秀的电影才能吸引大众回到电影院,又坦言不敢投资优秀的作品;既认为市场的修复需要时间,又期待会有爆款降临。

这种踟蹰感或许奠定了2023年整个消费市场的底色:怕但依然期待。

其实正如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徐瑾在专栏中写的那样:被冰冻过的鱼,在适当环境下,也许能复活,但,生命力自然不如往昔。

大疫三年,许多人被“丧失感”所包围,一旦放开,又急于“弥补”,但无论是2016年,抑或2019年,都是真的回不去了。

与其想着追平过往,不如立足当下,做点实际的,就像编剧莫争说的:

“我2023年还是计划好好写剧本,等待好的机会。”

本篇作者 |巴九灵|当值编辑 |麻酱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图源 |VCG

电影院春节档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