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少了几分谍战片应有的矜持和隐忍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比淘票票更客观,7.7分。
《悬崖之上》绝对是一部良心国产电影,但是是那种“加成”很多的良心片子。
第一,一群老戏骨参加,演技有保障;
第二,张艺谋导演,制作水准在那摆着,观感绝对不会差;
第三,街头枪战、小空间打斗、心理战、严刑拷打等情节一个接一个,紧张感十足。
第四,鸟瞰视角和真实雪景,美感是够的。
以上几点(暂时想到了这么多)就保证了这部电影不会让人太失望。
但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永远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设计,取决于兼具普适性和深度的主题。该夸的很多电影答主都夸过了,我说几点遗憾的地方。
1.直接描写过多,观众在感情上被“填鸭”。作为一部谍战题材的电影,《悬崖之上》缺少了一些“矜持”和“隐忍”。
影片中充斥着过多的暴力场面和情节铺垫,血腥和爱恨把这部电影浇筑的过于……丰满和重口味,人命如草芥,杀戮毫不节制,以至于失去了它作为谍战片应有的“回味无穷”。
作为谍战片,没有留白、用主观情感挤占观众的思考空间、无法引发反思和回味的故事和结局,都是硬伤,观众被强行推上了道德制高点,好像不感动就没良心。
(如何以正确的姿势帮助观众登上道德制高点,详见姜文的《鬼子来了》)
片尾大屏幕上出现了“致敬在那场革命中牺牲的人们”,我能理解是希望观众对于那段血泪奋战史感怀和铭记,但是电影从头“直接”到尾,我感动不起来。
说几句题外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长安十二时辰》和《琅琊榜》,国产片里面,我认为这两部剧将镜头语言的“克制”发挥得比较好。
在我理解,克制的镜头语言就是叙述和展示,而不是抒情和表达,或者说不是主观性很强的抒情和表达。
这种镜头语言对于谍战片有多重要呢?
再提一部剧——《潜伏》,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的国产谍战题材作品了。
男女主角在大结局分别的时候,相见只能相望,相遇却永远不能相守,就是这样的一个情节,好几分钟,没有台词,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一滴眼泪和一句轻声感慨。
姚晨对此曾说:“观众知道他们不可能再相见了,但翠萍是不知道的。她还满心希望说:哟,老余你还活着呢,你看我也活着呢,一会儿咱们家里见,她是欢欣雀跃的。她很激动,但是她忍住了,其实对观众的刺激是更大的。很多人觉得,演一个角色出不来了,我后来才知道这个说法有多坑爹。演员如果你对你的角色没有一个客观距离的时候,你离它太近,过于主观化的时候,你很容易演错的。……演员是剧情的提前预知者,我们的表演恰恰是不能剧透的。”
这是克制。
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演员知道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但是人物不知道。
演员在诠释人物的时候,就是需要离故事结局远一点、再远一点,这样才能帮观众和剧情达到合适的距离。
所以说,有时候演员的表演需要搂着点,而这一点对于谍战剧而言更为重要,毕竟,甜宠剧搂着点,人家观众直接弃剧了……
谍战剧的核心是家国大业,在情感表达上更需要那种弥补不了、绵延不断、想要呐喊却连张嘴都是奢望的伤感和痛苦。
这部电影……小兰、王郁动不动就哭,爱情和亲情遍地流淌,这……
悬崖之上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