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根据人的愿望建构起来的荧幕之梦,田汉曾赞美道“电影片是人类用机械制的梦,与酒与音乐同为人类最大之杰作”。为实现“梦”的形象展示,电影在诞生之日起,无论是时空、场景的布置、还是人物角色的塑造,电影内部的形象建构都是一场漫长的艺术化之路。
发展到30年代的电影荧幕形象,已突破了前期为叙事主线而映衬的简陋的环境辅助镜头,为求场景的丰富多样,“软性电影”在都市化社会镜头上的打造展现了不同层次的追求,而“硬性电影”(左翼电影)为展现广阔的纵向的社会景深。
从城市到乡村、从官方到民间,从平静的叙述到激进的呐喊,将商业娱乐化的“软性”电影为观众编造的梦幻世界牵引至沉痛的社会现实,唤醒沉醉于虚假电影梦的观众。
同时,也为激起革命的火花,鼓动反抗的共鸣,左翼电影从荧幕形象现实主义的改造出发,力图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艺华、联华影业公司是“软性电影”摄制的主要阵地,在30年代拍摄的22部“软性”电影中,以黄嘉谟、方沛霖、岳枫、吴村、刘呐鸥等人为主要参与人员。
而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围绕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展开叙述,家庭人伦、情感纠葛、官场纷争、夺宝探秘在电影中成为主要描写的对象,镜头直指感觉外化了的生活空间、隐晦裸露的欣赏趣味,给人以浮浅流于表面的印象,这些观感可在《永远的微笑》与《秋扇明灯》的影片宣传及影评中窥见一二。
《永远的微笑》是刘呐鸥编剧,吴村执导的具有“软性”特质的电影代表作之一。
该片于1936年上映,讲述了歌女出身的虞玉华为与亲人抗争误杀胁迫自己的表叔,而从前穷困潦倒受玉华资助的情人后来学成归来,成为一名法官,在情理与法理之间的矛盾纠结中,玉华鼓励情人启荣秉公执法,最后玉华被判死刑,启荣忍痛与玉华做最后的微笑告别,剧名故得《永远的微笑》。
这微笑实为善良、公正的永恒,也为宽恕、赎罪之解救。相较于影片内容的考究,该片的拍摄形式更值得探讨。
“软性电影”的倡导者们,尤其是刘呐鸥对电影形式的迷恋在他所参与制作的电影中业已能体现,虽然已无法看到《永远的微笑》电影版的呈现,但根据观看过此片的郭诗咏在《持摄影机的人——试论刘呐鸥的纪录片》中可以知晓刘呐鸥对女性镜头的展示:“除了常用的中远景、中景外,刘呐鸥还采用了为数不少的特写及大写去拍摄她们美丽的脸庞,这些大特写有时甚至近至只拍摄到半张脸。
在《永远的微笑》剧本中,标明要有面部特写的地方共100次,其中女性面部特写55次,女主角玉华的特写镜头占49次之多。刘呐鸥在他所作的《持摄影机的男人》里主张的拍摄手法及美学态度,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在对形式的追求、对画面的美观和情节的流畅上,由此可知在他所参与的电影制作之中必然会有许多美丽女性的面部特写。
而这些女性形象之特写是“软性”观感最为直接的方式,在《永远的微笑》中,有三名当时以美艳著称的女演员胡蝶、龚秋霞、舒绣文三人饰演,而由貌美的女明星出演影片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票房收益,更是刘呐鸥实现他对影片画面形式美的途径之一。
他在《影坛一言录》中认为“画面美的电影,其电影便是成功了”,他的电影拍摄也都遵守了这一审美要求,故在这部影片中对女性面庞及身体的关注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在该影片上映之后,引起了激进人士的猛烈抨击,对其所谓的“软性”镜头进行指责,批判其为博取观众的吸引力不惜展现裸露尺度的画面,用意之低俗,较之情色而不为过。但左翼对此的批判只是站在道德的角度上谴责,并无在电影内部的艺术审美之上进行据理之判。
其实,在中国文化已有明显进步的时期,电影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原是应有的现象,但电影在艺术上的追求取舍,在这一时期也确实没有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于1937年1月在一轮的新中央、中央、新光三家大戏院同时上映,却也创下了当年最高的票房记录。
影片表现出的极具摩登都市意味的电影情境,对女性镜头的斟酌、场景切换的调度具有强烈的现代电影感,这种电影感的产生,是与刘呐鸥对于形式、造型和运动等重要元素在电影创作中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分不开的,融电影的形式追求于商业“生意眼”的驱利之中。
这部影片做到了在大众化路线上的一次成功探索,观众越是想看什么,就越要迎合观众投其所好,并以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形式呈现,引领了这一消费导向型的影片创作。
《秋扇明灯》于1935上映的《秋扇明灯》,是由谭友六执导、黎莉莉、顾梦鹤主演,故事讲述了冯志乐与史缦云原本是一对恋人,史缦云因一次风雪夜宿在男友冯志乐家中,这使得史缦云的父亲极为生气,并借此将史缦云断绝了关系赶出家门。
后来史缦云与冯志乐在上海同居,史缦云又因怀孕而辍学,冯志乐此后厌倦了她,和交际花杜文英在一起,史缦云后来家中变故,处理完家父丧事后发现冯志乐带走了自己的孩子并登报声明与她断绝关系,史缦云受到刺激后出走求学。
而冯志乐的新女友杜文英又与另一位男子结婚,冯志乐一气之下打死了杜文英丈夫,12年后冯志乐又误伤致死杜文英,而一个乞丐少年被当做嫌疑人抓走,此时史缦云正好替少年作辩护,却发现这个乞丐少年正是自己的孩子,最终冯志乐良心发现自首,史缦云母子终团聚。
该片故事情节较为离奇曲折,为引人入胜,从剧情的强烈的冲突与矛盾中入手,以期观众对人物的遭遇产生情感上的反应。剧情内容的丰富让导演注意到拍摄形式上技巧的需要,电影从关注叙事、抒情到造型与镜头表现,使影片渗透出旁观“看戏”与期待剧情走向的弹性影片效果。
最新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