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粉丝还不懂,《三体》输给《星球大战》的到底是什么
文|令狐伯光
《三体》作为中国第一硬科幻IP真的是命运多舛,小说诞生倒是非常的顺利,虽然开始在国内科幻圈就爆红了,但是直到在国外得到雨果奖才爆红,最关键的是之前中国科幻不行,刘慈欣以10万块就把版权给卖了。
然后《三体》就开启了影视化衍生命运多舛之路,先是电影版本拍好被压,然后是版权纷争引导公司投毒,后面企鹅那边拍好成剧但今年一直都没有开播,这个动画版好不容易定档了,结果又撞到大事件又撤档了。
这些都暂且不提,中国观众提到《三体》非常的骄傲,甚至你会发现国内网络上出现非常多所谓的“三体迷”,对于世界上其它科幻都看不上了,这也不行,那也太差,然后成天抨击这个,抨击那个。
特别是本来科幻大本营的美国科幻现在被《沙丘》这种太空歌剧,漫威超级英雄占据。这种科幻作品不是那么硬的,这样就加剧了那些网友拿着《三体》四处出征。
今天希望能纠正广大云《三体》迷的一个印象,《三体》毫无疑问是世界级别的科幻巨著,但它和大家对比的作品压根不是一个赛道的,中国科幻距离美国科幻的差距还很远,还不是骄傲自得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不该嘲讽太空歌剧,相反是应该遗憾自己没有。
太空歌剧,漫威盛行?好莱坞的科幻越来越不“硬了”我们现在提到西方太空歌剧,特别是中国网友嘲讽居多,什么都是星际时代了,各种宇宙飞船用曲速引擎满宇宙乱跑,结果打仗还用得着亲自上战场拿枪甚至拿剑去PK,就不能是AI和机器人无人战机的战斗?
现在咱还在地球上,都已经发展到用ai无人化战斗的苗头了,到了星际时代反而落后了?看这样的电影,一想到这事就挺出戏的,因为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全世界知名的《星球大战》是套个科幻皮的魔幻为啥还有人觉得是科幻?科幻的你整个原力出来?什么都到了能量盾阶段了,还战列舰互轰。这时有人会拿《流浪地球》举例,小说好像也是这种大炮巨舰的舰队。但因为技术的更新,两边都隐身战斗机,在无预警机引导下保不齐还就是回到狗斗,四舍五入这也是“对武器换代改变作战方式理解不深”。
所以,现在很多中国观众对的《星球大战》和一些所谓的经典科幻电影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前年被不少科幻迷吹捧的《沙丘》,更不用提漫威的那些电影,很多观众感觉里面的科幻场景很可笑,这背后就涉及到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你得考虑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半个多世纪前的作者展望未来的能力就这么多。科幻和其它文学不同,近现代科技革命过后,这个技术是会一直进步的,但是作家的想象力有限。
最终你的科幻点子在技术出现时就会过时了,在当时震撼观众的东西,后人看起来也就那样。甚至现实里技术发展很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后来的观众看到就会寻思:这也太扯了,一点不科学。
二是文艺创作和严谨的发展畅想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现代战争相对于古代战争是越来越沉闷无趣的。
这么说吧,战争的本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就是追求在物理上消灭敌人,“物理消灭”是根本目的,至于实现它的手段就没有限制,科技进步使得“物理消灭”的距离和效率从过去需要面对面砍上十几刀,进化到现在坐在控制室按个按钮然后赌谁先被炸上天,传统意义的战场战士和以前根本不同了。
这个发展对于文艺作品和文学来说是个噩梦,因为如果按照严谨的发展畅想来写未来战争,战争片将从宏大的动作场面变成沉闷的办公室社交,观众理解科幻的能力也未必有多硬,大多数观众就想看娱乐。
观众想看猛男光膀子提着两把重机枪突突,战斗机导弹死活打不中,眼镜蛇机炮CQC,想看重型轰炸机在100米的高度扔炸弹,想看身材巨好的女主角穿着吊带背心,穿梭于枪林弹雨当中。
我们就不说未来战争,光是现代战争几十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来看,真要写实的拍出来那观众都得睡着了。这两点对于科幻创作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认为第三点才最重要。
“太空歌剧”不是科幻?但你们都低估了这背后的文化软实力我相信很多中国网友始突然觉得《星球大战》系列,漫威,DC之类的为什么能叫科幻电影,《星球大战》除了有高科技的工具,服化道、世界观、故事等完全都是欧洲中世纪,漫威、DC就是西方神话故事的现代版。
科幻难道不应该是向前看,不然怎么叫做科学幻想?
如果是中世纪的人拍科幻电影(假设中世纪就有电影),他们不知道,也从未见过有枪这种玩意儿,那么他们拍出来的科幻片,是用很牛逼的剑(激光剑)互砍,用很牛逼的弓互射,这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没见过更先进的武器样式。
如果有人能在电影里出现一种“体积小巧,操作方便,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实现远距离杀人的武器”,这才叫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才叫科幻。
《星战》的背景明明已经有了比冷兵器更先进的动能武器,结果拍了个科幻反而是一言不合就拿会发光的冷兵器互砍?这算什么天马行空的科幻想象?
我相信很多中国观众想不通这点,那是因为近代中国落后d挨打,提出了: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是追捧科幻的大多数都是比较讲硬科幻。
但哪怕硬科幻迷有没有想过一个东西,那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这种西方文化作品其实就是他们近代以来强大的科学,还有工业包装的文化形象,我们反而应该遗憾自己没有这种包装自己陈旧文化的能力。
西方的经历尤其是美国完全不同,欧洲开启了近现代科学文明,受到重创就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还没有,而且还收割了全世界,人家那边人们对于文化意识是非常自信的,哪怕过去的文化也是当文化软实力在搞。
而且不是刻意的搞,他们是像宗教一样潜意识在探索科学,星空和未来时白人骑士勇敢无畏,去殖民第三世界,他们的贵族统治全宇宙,他们的文化在全宇宙通行的那种自信。
这个太空歌剧最知名的科幻小说是罗伯特·安森·海因莱的《星际迷航》,再然后就是1965后的《沙丘》,就像金庸古龙把武侠推上通俗文学正统地位一样,他们把这种西方传统文化推上了科幻文学史的地位。
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诞生了。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在当年人家做出星球大战的光剑对砍,宇宙战舰飞来飞去激光互轰是电影史上的伟大进步,而里面传播的内容就是上面说的孤胆勇士,皇帝,公主,王子那些东西。
可能很多网友会说这些东西现在没啥魅力,其实是因为西方整体实力衰落,同时电影拍得越来越烂的关系(当然前者更重要一些)。
影视娱乐作品真不怕内容陈旧,这个怕的是你拍得烂,作为娱乐内容上来讲你没有什么吸引力,你说《星球大战》没有吸引力,那怎么解释美剧《曼达洛人》一季比一季火,一季比一季评分高?
观众看的是萌萌的宝宝尤达,再到冷酷不去露脸但是身手矫捷的男主角。以及各种各样的视觉盛宴,还有工业包裹的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势力名字,角色名字,服化道,场景等等美学风格。
观众在娱乐的过程中只要对于这些东西有了印象,那就是成功的文化软实力输出了。
美国和西方这几个世界,就是凭借它现实中强大的国力,可以向全世界投放这种文化内容,给全世界大量观众潜移默化进行这种文化输出。但是如果你看过《星球大战》原电影就会知道。
曼达洛人原本就是第几部男主角去贾巴那里救公主,和男主角在怪物口上的沙漠打斗一下,结果没有交代这个角色有没有。说白了就是个路人甲的龙套,结果人家衍生拍成了风靡全世界的电视剧。
这背后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你再骂星战幼稚不是科幻都没有什么用。国内官方和很多观众就是从来不懂文化软实力真正的意义,从来要求严肃和教育,甚至还有一帮不是传统文化就骂的人,一直都在起反效果。
刘慈欣很好,《三体》也是世界科幻巨著,但不要再借《三体》出征了最后,刘慈欣和《三体》真的很好,但是大家不要太高估目前的中国科幻。《三体》和刘慈欣可以说代表中国科幻,但中国科幻的唯一不应该只是刘慈欣,科幻文化本来应该是丰富的,哪怕你就只讲硬科幻现在中国科幻也远远不足。
不止影视,游戏,动漫和其它衍生层面,就是科幻文学积累都太浅了。
有些粉丝抱着《三体》四处出征,让你想象一下《星战》那个科技层次的战争应该怎末打,武器应该什么样,你能想象出啥来,不管你想出啥来,都会有一堆人冲出来说不合理,不信可以试试。人是想象不出来过于脱离实际的形象、声音、色彩的,所以科幻才叫科学幻想,他就必然有很多想当然的成分,再经过电影艺术一加工,过于苛求就没的聊了。
所以,未来中国科幻的体系还是需要探索,否则反而起反效果。况且拍电影,做游戏,动画视觉化很重要,要让观众受群第一时间能理解画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动观众的潜意识里的记忆。让观众能接受的东西(无论正确与否)当作素材,再堆砌华丽有冲击力的画面。
最终在商业层面非常的成功,推动影视,游戏,动画工业的进步,再建立成熟的这种科幻文化产业链,为此孵化和诞生更多的科幻作品,这样才是未来。
我看到不止一次有什么原著粉骂《流浪地球》电影没拍叛军是垃圾什么的,答案是如果不是《流浪地球》的出现,我们压根看不到《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更不用说可能推动中国科幻工业再进一步的《流浪地球2》等着上映。
最后,现在的《三体》其实是远远输给《星球大战》的。不是指的原著小说硬不硬,两部作品压根不是一个赛道的。
《三体》原著是世界级别科幻巨著,但你讲《星球大战》对于全世界科幻的影视、游戏和动画工业和文化影响力,《三体》差得真的太远,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关系。
欧美明星星球大战三体歌剧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