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近期最值得观看的大剧,很多观众立刻会推荐这部豆瓣评分8.2、播放量破10亿的《天下长河》。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聊一聊,为什么这部剧能够收获如此高的评价和大众的肯定。
首先,这部由
故事一波三折,不论是靳辅和陈潢等人为了治理水患,扛着压力筑坝建堤的艰难,还是康熙从青年到中年不断和朝臣周旋,都让这部历史剧显得精彩而悲壮。
以康熙王朝这段真实历史作为故事基底的历史剧有很多,但是以康熙治水为主线的历史剧只有《天下长河》这一部。
这并不代表着“治理黄河水患”这件事和康熙年间发生的其他政治事件相比不重要,恰恰相反,黄河作为母亲河,为华夏大地的休养生息提供滋养,但是往往到了夏季汛期便会奔腾泛滥,无情地吞没沿岸土地和居住百姓。
根据历史记载,黄河曾多次改道,并在解放前的两千年历史中,曾泛滥过一千五百多次,也就是说,几乎每年的夏季汛期,泛滥的黄河都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沿岸百姓流离失,万亩良田被冲垮。
历朝历代都知道治理水患的重要性,但是像康熙这般治理成功的真没有几个。
这也就意味着历史资料少、也没有过往影视资料可以参考。导演兼编剧张挺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见过黄河两岸供人瞻仰的靳辅、陈潢石像之后就念念不忘,辗转反侧之下以两人的治水事迹为主线故事写好了剧本,足足放置了十年才下定决心把故事搬上荧幕。
实在是因为这样“真实”的故事太难拍。
为了还原黄河汛期泛滥的景象,创作团队翻遍了资料,不仅数次沿着黄河考察,更是请来了水利专家和历史专家一同还原康熙年间的水道图纸,甚至直接在横店置景,挖出了一条占地几十亩,足够以假乱真的“黄河”。
其次,《天下长河》这部剧虽然是以治理水患为故事主线,但故事内容却呈螺旋式上升,故事前段的点睛之笔压在一心治水却被朝臣针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靳辅身上,他的忠义与清廉与朝臣的麻木与贪腐形成对冲,他一心为民,却处处受阻。
故事的中段,则是在刻画官场百态,和观众印象中处在康熙高压治理下的清肃朝堂不同,《天下长河》直接给观众看了一出什么叫“贪腐成风”、“没有最贪只有更贪”的大清官场。
朝廷拔下来的治河经费被层层盘剥,河道巡抚更是直接“摆烂”,把赈灾银直接揣兜里,洪水一来不管百姓死活,还要在上书的奏折里猫哭耗子,又把自己不作为导致的损失推给天灾。
就连普通的进士,想要官场的路顺畅一点,也要花费大量银子去打点,一年到头的俸禄都不够给领导上供,这种情况下不贪不可能,不贪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想要治理黄河水患,重点不在贪腐,而在于怎么在没办法推翻体制的情况下去平衡朝堂与百姓。在这一段剧情里,最亮眼的绝对是各式各样的“贪官”。
而到了故事的后段,承上启下的角色又变成了康熙。在最新的剧情里,康熙发现自己亲自培养、倾注无数心血与厚望的太子竟然荒淫无度、强抢民女贩卖良田,一时惊怒交加,如果不是孝庄太后阻拦,他险些亲手将太子斩杀。
不得不说,编剧安排的这段剧情很妙,在《天下长河》前期曾埋下伏笔,太子作为康熙最疼爱的儿子,从小与索额图关系就很好,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画饼”来索要好处,康熙自己本人是进取派,但是却认为自己的儿子“守成”即可,足以证明他对于太子的疼爱程度。
他疼爱太子,朝臣更是纵着太子,眼看康熙精心培养的继承人不堪重用,反而拍掌叫好,高士奇和明珠在太子东窗事发后喝酒庆祝的那场戏,以及明珠那句太子废了之后大阿哥上位,让索额图跪下来叫自己爹,更是直接点明太子的废立,不过是朝臣之间的博弈与站队。
这也让康熙怒打太子的这段戏成为经典,罗晋演得实在是太好了,从发现淤田案最大的地主是太子,他直接提着鞭子追着太子揍,但实际上每一鞭都没落在太子身上,他到底是不舍得自己亲手带大的儿子,直到康熙推门发现太子强抢民女荒淫无度,才真正失望,直接提刀砍杀太子身旁的走狗。
而他在椅子上那段对着孝庄太后陈述太子罪孽,从自己治国的艰辛到对太子的期望,再到那句痛心疾首的“我的儿子”,“为君”和“为父”之间的矛盾一下子融合了起来。
只能说正是因为环环相扣的剧情和精妙的设计,以及演员们出色的演技,才让这部《天下长河》成为今年必看的经典!
康熙天下长河
最新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