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2022:德国人翻拍影史最佳反战战争片之一

时间:2022-11-27 12:59:10阅读:318
有人说:「最好的战争片往往也是反战的。」当电影忠实的呈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绝望与无奈,对于战争的反感与反思也自然的浮现在每个观众的心中。代表德国角逐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改编自德裔作家Erich Ma

有人说:「最好的战争片往往也是反战的。」当电影忠实的呈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绝望与无奈,对于战争的反感与反思也自然的浮现在每个观众的心中。代表德国角逐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改编自德裔作家Erich Maria Remarque的经典作品,《西线无战事》于2022年再次被翻拍,并以战争最真实、残酷的样貌,带出了最真挚、感伤的反战思想。

德法边界的血肉磨盘

1914年至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德国西方与法国北方的战线,展开了无休止的壕沟战。士兵冒死冲锋陷阵,换来的土地,往往在数天甚至数小时内再次易手。无论是德方还是法方,牺牲了无数年轻人性命,换来的却是一场空,整条西线化作一个血肉磨盘,吞噬了数百万绝望的灵魂。

电影一开始,一段没有对白的冲锋场面,炮火轰炸、枪林弹雨,配合配乐刻意制造的不协调鼓点,炮弹爆炸的声音似乎和突兀的鼓声结合,将前线士兵在临战时的崩溃与绝望,一阵阵敲进观众的心中。

随后镜头一转,我们看到许多后援的妇女,如机械般清洗、缝补,将一件件阵亡兵士的军服,重新送至后方新兵的手中。然后是主角们出现,一群高中刚毕业的学生,怀着报效国家的英雄梦想,领到刚被清洗完的军服,兴高采烈地踏上令人绝望的战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本片的故事线主要有三条,一为前线战场上逐渐绝望、麻木的主角一行人,二为致力于签署停战协定的政府官员,三则是抱着坚定军国主义,相信战争与荣耀的德方将领。剧情主要聚焦在主角一行人身上,却藉由偶尔的穿插对比,制造出更让人绝望的情绪张力。

对比是本片刻意大量运用的叙事手法。在一开始我们看到了惨烈的前线,与看似一片祥和的大后方。在大内宣下,相信德军随时会攻占巴黎的师生,更和前线胶着的战况形成鲜明的反差。当官员在德法的列车上,用尽心思寻求和平;当官兵在前线,啃着面包喝着脏水;位高权重的将军却在指挥部中,听着古典音乐、喝著名贵的红酒,将吃到一半的肉排喂狗,不停抱怨着和谈的官员与前线战况的胶着。三线相互对照下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与《敦刻尔克大行动》或《1917》相比,本作没有大场面的战机、爆炸、特效,更多是以步兵的视角呈现真实战场的残酷。但在服装、场景设计上仍是毫不马虎,随处可见的尸骸、壕沟、铁丝网,将一战时残酷的西线忠实还原。配乐更是本片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尽管没有声势浩大的磅礡乐曲,却往往在关键处画龙点睛,强化了剧情带来的冲击与情绪。

西线无战事的演员们

饰演主角保罗的菲利克斯·卡默勒,虽然还默默无名,但在本片中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从战前兴高采烈,甚至伪造父母签名的无知学生,到经历战争洗礼后,双眼无神的绝望士兵。即使电影中有多个场景因脸部被泥土覆盖而看不清表情,却能以眼神及肢体,演出角色内心的崩溃情绪。是本片当之无愧的男主角。

另一个令人眼睛一亮的选角是丹尼尔·布尔,近期刚看完昆汀导演的《恶棍特工》,对于他在该片中演出的纳粹狙击手仍印象深刻,却在本片中成为一个全力促进停战的官员,角色的巨大反差给人满满的戏剧性,也让人认识到演员演什么像什么的实力。

对战争的终极反省

「在这里的一切就像发高烧,没有人想发烧,但忽然间就烧起来了。我们不想要,敌人不想要,但我们却走到了这一步,半个世界都走到了这一步。而且上帝眼睁睁看着我们互相残杀。」

这是剧中角色在接近终战时,反思整场战争所提出的控诉,再次呼应了本片传达出的反战思想。对应当今的国际局势,仍令人不胜唏嘘。尽管二战结束至今已七十多年,乍看之下,不再有牵动全世界的冲突,然而区域性的局部战争却从来没有停过。

往往是少数人的一意孤行,造成了无数生命白白丧生。无论是战争的发起方还是承受方,战争中的士兵只能成为上位者的棋子,被动地为了虚幻的国家大义、民族情结,而承受诸多苦难。「现代战争像西洋棋,与个人无关,总是为了大局。」电影中征兵者鼓吹年轻人参军的一席话,无意中道尽了战争的无情,以及个人的脆弱。

电影与原著的结局同样令人感到心酸,在感伤的同时,也在此祈求世界永远和平,希望所有战争早日结束。

影史电影西线无战事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