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奥斯卡、票房与口碑,《风再起时》,三大关键项的超前预测
毋庸置疑。
电影《风再起时》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香港电影之一。
虽从立项开拍至今,已有五年之久。
但影迷一直“热血难凉”。
原因无他。
在香港电影的余晖年代里。
翁子光、郭富城加梁朝伟,或可称作最令人期待的“黄金三角”阵容组合。
而四大探长题材,虽然几经改编和翻拍。
然限于视野及思考深度、商业裹挟等等因素掣肘。
从未出现过冲破藩篱的破格之作,直到这部《风再起时》。
电影更有三大关键项。
可供超前预测。
第一关键项,是代表中国香港角逐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
从《空山灵雨》、《似水流年》到《七小福》、《八两金》,再到《花样年华》、《无间道》、《岁月神偷》、《桃姐》、《踏血寻梅》、《少年的你》和《风再起时》,总计有三十三部电影曾经代表中国香港“冲奥”,但最终仅有三部电影曾经入围。
放在整个华语电影的视野去看,历史上就仅有《卧虎藏龙》这株“独苗”。
这已经足证难度。
而最近三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分别是韩国的《寄生虫》、丹麦的《酒精计划》和日本的《驾驶我的车》,其中尤以《寄生虫》可谓声威显赫,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个重量级奖项,打破了李安《卧虎藏龙》创下的非英语片获奖记录。
更深一层去看,公关与宣传,是电影品质之外的“冲奥”核心。
无论是《卧虎藏龙》还是《寄生虫》,都不例外。
李安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曾详细披露了《卧虎藏龙》的宣传过程。
整个时间长达一年,从千禧年戛纳影展开始,各种影展、地区和影评人协会,所有活动都指向“小金人”。
韩国电影《寄生虫》也几乎复刻了这样的宣传轨迹。
另外一个举措,则是由点到面的梯队放映规划,以取得稳定口碑和造成声势。
但回到电影《风再起时》,目前除了在香港率先上映七场优先场次,尚未看到更多动作,而另一部“冲奥”的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据说已经计划投入千万美元铺路。
从这个动向分析,《风再起时》或志不在此。
当然,不排除片方后续发力。
第二个关键项是票房。
电影商品大致有两种属性。
其一是纯粹的娱乐性,它满足的是感官刺激,以视听享受为主要方向,其二是思想与精神层面,侧重于对历史、现实和人物的观察、思考,以深度和人物内心去打动观众。
一般而言,也可简单理解为商业和文艺电影的分野。
从前期首映释出的信息来看,电影偏重史诗和深度方向,并不像常规港式商业片的火爆场面和快节奏观感。
在香港电影的角度而论。
港式商业的特征,离不开动作、喜剧及枪战、爆破、奇案等因素,但凡侧重文艺类型的电影,就没有票房大胜的先例。
所以有人据此认为,《风再起时》的票房前景不容乐观。
但基于该片主创阵容的强大,即便不乐观,预测落点也多半会以五亿为基本起步票房。
而从个人的角度去看,《风再起时》天然就具有一切“商业大片”的特征,历史的洪流、传奇人物、成长与改变,热血冲动与老谋深算,并肩作战与反目成仇。
这才是电影的基本盘。
所以只要档期不出问题,电影破十亿票房应该是基本概念,也适应其本身量级。
更高之处,则要交给市场去给出答案。
至于口碑问题。
翁子光导演之所以会选择倾向深度的拍法,冒昧揣测,或基于两个因素。
他将这部电影当作自己“给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
这当然就植入了个人的情绪和情感,而不愿意仅仅是去做一个“快餐式”的娱乐产品,从而与香港影史上任何“四大探长”题材电影做了切割。
这也需要他认真去梳理香港的历史,再将人物放置其中,从而实现剧情的演化。
其中潜藏着“影史留名”的野心。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手握郭富城和梁朝伟这两位尤其擅长于内心深度表演的演员,这让他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野心。
郭富城以《三岔口》的悲情赢得了谭家明的青睐,又以《父子》和《踏血寻梅》的表现获得了庄文强的极高评价,进而获邀成为电影《无双》的主创演员,也曾以《最爱》惊艳业内诸多名导,在拍《浮城大亨》期间,更获严浩“名琴”之誉。
梁朝伟一路从《悲情城市》到《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又以《春光乍泄》、《暗花》、《花样年华》、《无间道》而至《色·戒》,身为演员的声威,简直堪称显赫无双。
香港影坛顶级的演技保证,与深度型导演的联手,结果会如何?
所以电影口碑,其实或是完全无需担忧的一环。
就当下而论。
郭富城和梁朝伟这一代电影人。
已经撑得太久。
而当他们在不久的将来。
老去和退隐。
无论是如斯表演还是双雄对决,皆不可复现。
所以《风再起时》。
珍贵难言。
郭富城奥斯卡梁朝伟风再起时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