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后的步步紧逼,治不了华妃的骄纵,也得不到帝王的心

时间:2022-11-25 04:59:04阅读:3544
文/紫依初看《甄嬛传》,我也是到甄嬛误穿纯元旧衣,与四郎离心的那时,才明白皇后真正的嘴脸。可以说,她隐藏得实在太深了,也许是华妃过于跋扈,表现得太过明显,导致我们一直将矛头指向她,却忽略了,一直和稀泥
  • 甄嬛传
  • 古装 爱情
  • 孙俪 陈建斌 蔡少芬

文/紫依

初看《甄嬛传》,我也是到甄嬛误穿纯元旧衣,与四郎离心的那时,才明白皇后真正的嘴脸。

可以说,她隐藏得实在太深了,也许是华妃过于跋扈,表现得太过明显,导致我们一直将矛头指向她,却忽略了,一直和稀泥,挑拨离间的皇后。

领导分很多种,甄嬛是成长型选手,她的杀手锏就是那张长得像纯元的脸,因此,她总能想办法获得帝王无上的宠爱,缺点就是心太软,心气又有点高;

皇后则是守擂者,背后是姐姐临终的嘱托和太后为了维护乌拉那拉氏的荣耀,而为她亲下的“不得废后”的懿旨;缺点是不得帝王宠爱,甚至可以说是夫妻感情名存实亡。

对于皇后而言,她起点很高,哪怕得不到帝王之爱,但地位却无人可撼动,她所追求的,仅仅是后半生的安乐,和平时的陪伴罢了。

可她终究不是解语花,又太过于看中个人得失,一心只想除掉所有的隐藏威胁。

无法是华妃也罢,甄嬛也好,她从未真心对待过她们;

甚至她阵营里所有的妃子,无一人能够好好留下子嗣,要么是像齐妃(齐二哈),祺嫔这种智商都不太在线的;要么是像安陵容这种有头脑但没家世的。

她们一个个单拎出来,武力值太低了。

可是,为什么她这么懂得制衡,有手段,懂谋略,却终究得不到帝王的心呢?

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二。

(1)只在乎个人利益,从未想到帝王的需要是什么

举个例子吧,皇后常年被华妃压一头,不但失了掌管六宫的权力,还要时不时被华妃怠慢而不敢言。

她确实气华妃,却又奈何不得,就连皇上,也只能一味着宠着华妃,纵着华妃。

皇后本应该母仪天下,替帝王分忧,替他打理后宫,为其助力的。

可她偏偏只在意个人利益得失,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发落了华妃,反而惹得皇上不快。

就比如,华妃利用温宜复宠,陷害甄嬛一事。

皇后来找皇上谈温宜吐奶一案,还未开口,皇上就先来了一句,国事烦忧,家事也不轻松。

这句话表示,他大概知道实情如何,但暂时不好处理,可皇后好像听不懂这话,一味地强求。

也许不是她听不懂,而是她实在太想除去华妃了。

皇上说,年羹尧奏折上说战事平稳,一切顺利。

既然如此,那国事有啥可烦忧的呢?

他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如果家事处置不当,国事就要让人烦忧了!

明明讨论的是温宜吐奶,他还提年羹尧的战功,很显然,这是他的顾虑。

身为君王,不可能明着讲,我现在前朝还需要年羹尧呢,他的妹妹我还动不,那是丢面子的事情。

于是,皇后自顾自地说,华妃推了一个小太监出来顶罪,皇上说,她们倒是一下子就找出真凶了。

这句话表明,皇上早就知道是华妃干的,那么他对于如何处置华妃,应该是有自己的打算了。

皇后说完,便说看皇上的意思,皇上问皇后什么意见。

到这里,皇上仍然是想给皇后一个机会,想看她有没有改变。

毕竟皇后在应对眉庄“怀孕”和安陵容一事上,是很对皇上心思的,如果皇后识大体,理解自己,后宫也可放心地交给皇后,不用急着培养新人。

结果,皇后说,后宫不宁,皇上就无法安心处理政事,有人位高权重却屡生事端,陷害皇上心爱之人......

皇后对付华妃最大的筹码就是甄嬛,前面用“福子之死”来说事,不了了之,就足以说明,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甄嬛的分量也比不上年羹尧。

再次面临同样的选择,皇后仍然心性不改,说明她不是不懂前朝后宫的关系,她只是太想打压华妃了。

但最后,皇上也只是说,后宫不宁,前朝就会不安,查下去会伤了前朝将士的心。

之前还是暗示,想等着皇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皇后不懂,他便只能明说了。

一来一回间,皇上已经放弃了皇后,不想让她再操持后宫之事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皇后并没有她自己以为的那么爱皇上。

只不过多年来的求而不得罢了。

(2)皇后自以为是的爱,禁锢了自己

对比甄嬛,皇上每次一说自己头疼心烦,甄嬛就心软妥协了。

皇后那么了解皇上,她不可能不知道他在意什么,但在自己的利益与皇上、大清的利益相冲突时,她优先维护自己的利益。

也许是因为皇上能给她的不多,如果皇后只为满足皇上的心意而活,她可能早就被干趴下了;

但皇后如果一点点利益都不肯牺牲的话,那么她连最起码的陪伴都得不到。

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显然皇后在这方面用力过猛了,就像沙子一样,越用力越抓不住。

正确的做法是,至少在皇上态度暗示得很明显的事情上,最好聪明一点,顺着皇上,至少能争取到多一点的陪伴,毕竟这才是她内心最渴望的。

皇后身在局中,看得清别人的感情,却看不清自己的感情。

皇后这种不识大体、没有长进、不理解自己的样子,皇上看在眼里,对她应该是很失望的了。

皇后一直认为,自己是最爱皇上的,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她比姐姐纯元先入府,说好的举案齐眉,却因皇上与纯元的一见钟情,只能屈居侧福晋之位;

等熬走了姐姐,华妃又成为皇上的新宠,她空守着皇后的位置,却只有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得到皇上例行公事的陪伴。

好不容易搞倒了华妃,甄嬛又因为长得像姐姐,再次成为皇上的心头好。

看着这后宫,一茬又一茬的妃子,她始终要大度,要包容,要像老母亲一样张罗。

宜修真的是“臣妾做不到啊”。

比起端妃的爱,她的爱显然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3)甄嬛的妥协和委婉,才最得圣心

打发了皇后,皇上看曹贵人高高兴兴地去领回自己的孩子,觉得华妃逼迫曹贵人,毒害自己亲生女儿的做法让人寒心。

但是那是如何,他只能放任,当作不知道。

偏偏此时苏培盛说,华妃请皇上过去吃点心,还提醒皇上翻牌子。

皇上很头痛,让苏培盛先下去。

因为华妃冤枉了甄嬛,皇上得先安抚甄嬛,但年羹尧又同时递了进宫觐见的奏折,皇上也得给华妃面子。

内心挣扎了一番,皇上让苏培盛进来,说今晚去华妃那儿,明早和甄嬛一起吃早饭。

四郎心里苦啊!

年羹尧大破敌军,月底就要回京,皇上必须得做出什么表示一下,否则会寒了将士的心。

甄嬛当时就明白,华妃怕是要起复了,好不容易打压了一阵子,如今怕是又摁不住了。

可她嘴上还是说,臣妾替皇上高兴,要以粥代酒敬皇上。

皇上不许。

甄嬛就拿碗和皇上的碗碰了一下,也是超可爱的了!

于是,皇上就说,自己想恢复华妃的协理六宫之权,要不这兄妹俩碰头,华妃一吐苦水,年羹尧就该不高兴了。

但他需要问甄嬛的意见。

上次皇上费了一番功夫,好不容易让甄嬛同意恢复华妃的地位了,结果华妃后面又整出这么多事,又是陷害眉庄,又是陷害甄嬛的,生生把自己给耽误了。

如今眉庄还被关着,甄嬛也再三被陷害,看来华妃不把她俩搞垮誓不罢休。

要是继续妥协,把华妃这个祸害捧上去,甄嬛的前途就不妙了。

这个道理她懂,但当面反驳的话,皇上下不来台,既起不到效果,还容易适得其反。

如今皇上对她有愧疚之情,但又必须得平衡前朝和后宫,正处于两难。

于是,甄嬛不动声色地说,这一次年羹尧不是在打仗,是打胜了仗要回京了。

若是他还在战场上,必须以大局为重,方能稳定军心;

如今下了战场,就只是赏赐多与少的问题,对朝政影响不大。

然后,甄嬛说话也是比较狠的,直接说皇上此时提拔华妃,是笼络年羹尧。

想必这句话,皇上心里生了几回闷气。

然而他竟无法反驳,虽然他的确仰仗年羹尧,但也不能让甄嬛和文武百官们小瞧了他。

最后二人各退一步,等元宵节后再恢复华妃协理六宫之权。

看看甄嬛说话办事,再看看皇后,很显然,差距就出来了。

结语

甄嬛总是很聪明,她懂得在皇上龙颜大悦,华妃理亏的情况下,重提眉庄之事,是最佳时机。

就算皇上不乐意,也得给她几分面子。

就像安陵容父亲命悬一线的事,皇后劝皇上放了安比槐,华妃却劝皇上杀了安比槐。

甄嬛第三个来,猜测华妃来过,因为扇子上有华妃的胭脂香味,就说皇上有美人相伴,红袖添香,诗情画意。

皇上还能开玩笑,说明并未真的生甄嬛的气,他更可能是在气自己,身为天子,却有诸多无奈。

于是甄嬛很老实地说,皇上给她特权,她不会让皇上厌烦。

甄嬛真是明明白白的,不该插手的时候,一个字都不要提。

皇后很会借刀杀人,不显山不露水,华妃喜欢当出头鸟,干任何事,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是她干的。

如果不是华妃自己作妖,她还是稳稳当当的华妃,手握大权,就只是恩宠会被分走而已。

唯有甄嬛,在两大势力面前,一边搞倒了华妃为求自保,一边又卷土重来,成为钮祜禄氏甄嬛。

可皇后呢,就永远只是皇后而已。

甄嬛传步步紧逼苏培盛华妃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