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对陈佩斯的评价高于赵本山?是因为人品的原因吗?
昨天刷到一个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片段,小品名字叫《穿针引线》,故事情节很简单,两个人进行舞台表演,朱时茂负责唱歌,陈佩斯负责表演,歌曲是《天涯歌女》,唱到“小妹妹似针郎似钱”这段,陈佩斯开始抖包袱,一会针掉地上了,一会线又找不着了,他穿针引线的动作不断引来现场观众的掌声。
这段小品从头至尾都是无实物表演,和当年的《吃面》、《胡椒粉》一样,陈佩斯最长于用身体动作制造喜剧效果,他与赵本山最大的不同正在于此。赵本山的喜剧更多的是靠大段的台词去实现喜剧效果,而陈佩斯的小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全脱离台词就可以达到喜剧效果。
陈佩斯与赵本山一样,他们,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喜剧演员,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而陈佩斯,更被作为小品的开山祖师为人们所喜爱和尊敬,他和赵本山到底谁是中国最牛的喜剧大师,至今都无法达成统一的认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陈佩斯的小品,在境界上是高于赵本山的,在表演方式上,赵本山“说”的成分更多,而陈佩斯“演”的成分更多。
大概是因为长相原因,陈佩斯只要往那儿一站,纵使他不说话,只要眼睛滴溜来回一转,就会让观众忍俊不禁 ,陈佩斯浑身都是戏,他的无实物喜剧表演,堪称一绝,也因此,很多人评价陈佩斯的喜剧滑稽成分更多,但赵本山的小品搞笑成分更多。
赵本山的小品,着眼于农民和底层人物,多以残疾人和农民为主,也因此,被很多人批判他的作品层次不高,但其中也不乏很多讽刺现实的作品,《扯蛋》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讽刺现实的好作品,只不过赵本山的成名作多以表面质朴,实际上充满农民狡黠的人物,去制造笑料,达到喜剧效果。
还有人认为,人们之所以对陈佩斯的小品评价更高,是源于陈佩斯的人品,他在现实中的人品和口碑明显是高于赵本山的,并且,因为和央视打赢官司之后遭到封杀,这样硬刚的对抗行为,是很多人敢想不敢干的事情,但陈佩斯却用大好的前途对抗了权势,在这件事上,他收获了极高的赞誉,也因此,他的作品随之被拔高。
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人们之所以对陈佩斯作品的评价很高,是因为他的作品看起来更有趣,喜剧元素更丰富,无论是形体还是表情,陈佩斯都比赵本山更富有感染力,他的喜剧,情节很简单,但他总能在简单的情节中制造笑料,而且百看不厌。
陈佩斯的小品,很耐看,没有哗众取宠的抖机灵,他塑造的人物,非常有个性,有缺点,但同时也很善良。
但赵本山塑造的人物,有些油滑,喜欢耍一些小聪明,看上去有时甚至有些猥琐,早期的小品(例如《相亲》老蔫儿),形体、表情和眼神都给人一种躲躲闪闪不太正常的感觉,后期的作品,基本上脱离了这种模式。换句话说,很多人是抱着审丑心态去看他饰演的很多形象。
赵本山多以农民为角色原型,而陈佩斯大部分都是市井小民,两个人塑造的其实都是普通人物,通过去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去引发观众的共鸣。
我个人更喜欢陈佩斯,第一次看赵本山的小品,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感觉他把乡村文化搬到了春晚的舞台,而且,他塑造的那些农民形象,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当然,我仅代表我个人的观感,我周围的很多人也不喜欢他,和我差不多是一样的感受。
陈佩斯从最早的《吃面》到后来的《羊肉串》《拍电影》《胡椒粉》《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王爷与邮差》,以及我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穿针引线》,他的作品数量不及赵本山的多,但其中仅以《主角和配角》就足以和赵本山所有的小品一较高下。
《主角和配角》是很多人百看不厌的小品,即使你看过多少遍,只要你重看,依旧会感觉这个小品很有趣。巧妙的情节设定,主配角无缝来回切换,陈佩斯与朱时茂对比明显的形象差制造出来的喜剧效果,陈佩斯如临其境的精彩表演,都使这个小品成为经典小品中的精品。
陈佩斯之所以比赵本山的评价更高,主要因为他的作品中没有明显的槽点,而且,陈佩斯本人的性格和气节也决定了他作品的走向,一个有骨气的人,必然不会同流合污。
陈佩斯的表演,声情并茂,往往会给人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冲击,你看过他的小品,会在脑海里构建出很强烈的画面感,而且是音化同步,看到《主角与配角》,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其中的台词:没想到啊没想到,连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啦!
赵本山的作品多年来饱受观众批判,丑化农民,嘲笑残疾人,这些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并不妨碍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喜剧大师,只是因为小品这个艺术类别是因陈佩斯所开创,他的祖师爷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加上他的作品本身实力也不在赵本山之下,人们对他的评价自然而然也就高于赵本山了。
陈佩斯正如同姜文所说:他是站着能把钱挣了的大师,他得到比赵本山高的赞誉太正常了。
陈佩斯赵本山小品老明星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