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7年,成就堪比内地李小龙?“中国最后的剑圣”于承惠的一生
文|令狐伯光
最近,国产剧有好几部古装剧播出,分别是《说英雄谁是英雄》《梦华录》,这两部剧都有较为激烈的武打戏,而且过去的武打演员还不少。
众所周知,现在的国产影视剧武打是越来越烂了,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练家子的武打演员越来越少了,而以前武打演员那就不用提了,其中有一位演员是让伯光君非常怀念的武打演员。
——那就是于承惠老爷子。
要知道于承惠老爷子被誉为最后的剑圣,但大多数人会在想他不就是名武打演员吗?何德何能能被称为“剑圣”呢?
这就是不了解于承惠老爷子的贡献了,我认为于承惠和李小龙一样,是中国唯二对于中国武术真正有贡献的人,只是他们除了武术家的身份还是演员;于承惠因为年龄和当时内地影视行业的关系,在动作明星上没有达到李小龙的成就。
曾与李连杰齐名,却抱憾离世,大家可否还记得“中国最后的剑圣”于承惠的经历无非就是按照着他的平行资料重新写一遍,其实如果整理一遍,大概就能看出于承惠老爷子整个武术和明星的生涯轨迹,大概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当明星之前成为武术家的阶段,于承惠出生于1939年,和李小龙是一个时代的人,因为李小龙出生于1940年,两人就只相差了一岁。
童年的经历不提,12岁少年时期,父亲把于承惠送到青岛业余体校学习武术。于承惠对于学武展现了极高的天赋,毕竟在20岁左右拿下了好几个当时国内武术奖项,大概就和李连杰,赵文卓,吴京,张晋这些动作演员年轻时一样。
然后就是遭遇到了波折,于承惠摔伤了膝盖不得不退役。
这和李连杰等人的遭遇不能说相似,但这个武术明星嘛,和运动员一样巅峰年龄就是那几年,随着年纪大终究会面临退役和转行的问题。于承惠和李连杰他们不同的是,李连杰他们当时遇到了香港电影,那时是香港动作片的巅峰时期。
香港本土人口太少,一群电影人就到内地武校去选好人。李连杰,赵文卓,吴京,包括张晋都是被香港电影人选中,然后带出道再走上武当明星的道路的(这帮人的发展也侧面反应了香港动作片是如何衰落的)。
于承惠20来岁的时候还是60年,那可是和李小龙一个年代。60年代的内地和60年代的香港,这个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影视文化不是一个级别的。
60年代李小龙在好莱坞打拼了,但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没有在好莱坞混出来。于是60年代末回到香港,70年代初期交出那几部著名的电影,为此震惊了整个世界。
当时的内地是没有那个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于承惠在整个60年代,70年代没有在文化产业上面混出来,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放在了研究武术上面,他的贡献是很大的。
90年代初时候央视做过一期专访,里面详细探讨过于承惠的武学历程,于承惠老师痴迷【双手带】剑法,【双手带】在国内几乎失传了,然而在日本却传承得很好,于承惠老师从古武籍和日本剑术中大量参考恢复出了复原的【双手带】剑法,这是于承惠老师留给世间真正的武学造诣所在。
这是于承惠二十年来最大的成就,但是到70年代末期也已经四十来岁了。
然后就是于承惠转型当武打演员的阶段,这个经历也和李连杰等人是一样的,香港导演张鑫炎来到内地拍电影,并且选择武校孩子和武术家做演员,这个于承惠因缘际会接了《少林寺》大反派王仁则这个角色。
于承惠以精妙的双手剑剑术技惊四座,最终和李连杰,秃鹰计春华成为批一批家喻户晓的内地武打明星。但形象和年龄就成为于承惠和计春华在影视文化发展上的限制,这个全世界刚出头的动作演员都还得是毛头小伙子。
计春华因为形象太鲜明只能演反派,几乎都很少演过正派,更不用提主角了。
于承惠则是因为年纪太大了些,加上形象关系一直演武功高强,又身居高位的大反派;开始李连杰还在内地拍的武打片《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基本上都是如此(《少林小子》的岳父不算反派吧)。
当然,于承惠还是演过正派,同时也是主角的,那就是著名的《黄河大侠》。
于承惠演正派又是绝对主角的电影也就这一部最著名了,90年代于承惠老爷子都50岁了,更不可能演什么功夫片,武侠片和动作片的主角。加上年纪大了越更仙风道骨,所以基本上就以绝世高人的形象出现。
像2000年后内地金庸剧里好多绝世高手都是于承惠老爷子演的,《笑傲江湖》的风清扬,《连城诀》里的梅念笙,《神雕侠侣》的黄药师,《七剑下天山》的傅青主,《 碧血剑》的穆人清等等。
对于武侠片了解的观众,于承惠生命最后几年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那就是出现在了新时代武侠片导演徐浩峰的电影里面,《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都有于老爷子参演,然后就仙逝了。
中国最后一个“剑圣”是高估了?于承惠自创“螳螂剑”有没有用于承惠的整个生涯有点介于李小龙与刘家良之间,李小龙是开创了武术派别,同时担当动作设计和演员上有着巨大的成就。刘家良是黄飞鸿的徒孙,在动作指导上对于香港动作片影响深远。
于承惠重新开创了一门武术派别,但对于动作指导建树不高。而在塑造的演员形象上面,我觉得略高于刘家良(也是演宗师居多,但于承惠好歹有黄河大侠)。
当然,可能很多人说中国最后的剑圣用在影视文化上还合适,用在现实当中到底合不合理?比如于承惠的双手螳螂剑,按照现在很多一说中国武术就扯的问题,它实战吗?
我认为近现代的武术只讲实战是困住在武学障里了,国外包括日本对于传统武术的研究,还原,再到流派梳理的武术很多,那么请问这些武术都能实战吗?
那些说于承惠的双手剑不能实战的,估计都是因为中国武术这些年得争议。看到一门武术都选择忽略背后武术背后的文化,传承和派别等其它东西。
于老爷子创这套剑法想了4年之久,先不说他这套剑术实战如何,时代的局限确实没法去验证。这套剑法的诞生是一个练了几十年武术,身上依稀还有古武的影子的老前辈,花了4年多结合自己的所有创作出来的剑法。
这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梳理,继承和发扬是有很重要意义的,要说在古代,这已经能够开宗立派了。于老爷子的回马枪和耍枪花,还有《倭寇的踪迹》的金鸡抖翎。他对力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是高手了。
这种高手即使所谓的上擂台打实战不行,但是也有武术的一套逻辑。
这些年因为中国武术的乱象,很多人谈到武术就是实战,就是擂台上能不能打。其实把这套搁在外国武术界,一群所谓的武术大师在擂台上也不是能打的。
实际上,武术家实战不实战不是最重要的,大家之所以想看实战还是长期中国功夫片,武侠片的渲染和包裹的神秘主义。偏偏现实里中国武术在擂台表现却不大行,还是想证明还是中国武术能打罢了。
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我都要讲什么实战了,我还用擂台上打这么费劲?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枪呢?直接学军队格斗术不行吗?要说实战首推还是军队的格斗术,毕竟人家练来就是杀人的,有限制的擂台打斗算什么真正的实战?
内地李小龙,成就大过李连杰?“中国最后的剑圣”当之无愧于承惠之所以为是中国最后的剑圣,就是因为他做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做不到的事,而且武术,这是中华民族的传承,已经脱离了能不能打的低级趣味了。
别说什么实战和能不能打,如果能成为正道而不是骗子,这样的武术也是很有魅力的。
实际上,近现代外国的武术,武术家也是走的这一套,而且要学会营销宣传。空手道,泰拳,拳击和跆拳道等身体武术有擂台打。日本的剑道,棍道,弓箭等兵器,全世界除了击剑上了奥运会,其它有几个在擂台上互砍的赛事?
于承惠一生以剑痴自居,通过学习外国双手法和中国武术始创“螳螂穿林剑”。他主张武术应该提炼哲学性思想,可是中国武术一直包裹在神秘主义和仪式化中(而且还有骗子),武术文化反而成武术落后的弊端(一提就是能不能打)。
李连杰,甄子丹和吴京或强于技击,或是优于动作,唯独只是演员明星,对于中国武术的理解和探索上远远不如于承惠。他的架子不像刘家良那样狠辣,也不似于海那样深沉。而是人身整体的协作。
提炼武术的哲学性,重新开创武术,现代中国只有李小龙和于承惠做到了。
世人皆道李连杰是“功夫活字典”,甄子丹“影坛实战家”。却忽视了那些对中国武术孜孜追求的人们,当然想来李小龙和于承惠也不在乎。李小龙去世了那么久,于老爷子也去世7年了,只怕更不在乎了。
大家是怎么看待于承惠和他的双手剑呢?欢迎大家关注和评论。
李连杰李小龙徐克于承惠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