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职场剧:在摸索中负重前行
导语:作为高度类型化的题材,职场剧一直是男性的主场,女性角色在其中要么是工具人,要么直接镶边。比如《猎场》、《三叉戟》、《平凡的荣耀》等剧集,就均以男性主人公为主视角。这些剧集即使出现女性角色,也大多为男主人公或群像男性角色们服务。
女性意识的崛起,映射在职场剧中,是这类作品开始加入重要的女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或可与男性角色并肩作战,或可起到重要的调剂作用。比如近几年播出的《精英律师》、《理想之城》、《外科风云》等等。在这些职场剧中,女性与男性职场的戏份相当,两者的人物刻画比重也旗鼓相当。
现如今,职场剧已经出现了女性挑大梁的趋势,比如《怪你过分美丽》、《盛装》、《女士的法则》、《女心理师》等等。在女性化的视角下,职场剧会有何新意与突破?它们又存在哪些桎梏与困境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女性职场以高阶为主,口碑浮动大
其实早在18年,女性职场剧就有了发展的苗头。我们整理了八部女性职场剧的开机信息和播出状况,来看看它们目前的播出成绩或相关状况。
根据资料统计,从18年至今,女性职场剧开始趋向于发展。之前的男性向职场剧,所涉猎的职业大多为警察、建造师等类型化特色明显的职业。而女性职场剧中的职业们可谓更加丰富,但仍以高阶为主。
比如《怪你过分美丽》是以经纪人为主视角的,《盛装》主要讲述的是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女心理师》首切咨询师视角,《女士的法则》涉猎律师行业,《正青春》的主角从事化妆品类的销售工作,还有尚未播出的《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和《亲爱的生命》都以医生为主要描述对象。
经纪人、杂志主编、律师、咨询师、医生或销售,这些职业的收入都不低,且多少均带有神秘色彩。综合来看,含有高阶属性的职业特性,会成为现在女性职场剧描述主人公职业的首选。
带有高阶职业特性的职业,在人物的设置上,通常会勾勒出一个“霸总”人设。而在其剧集呈现的效果上,也通常会有高大上的办公置景和走来梭去的其他群像配角为其搭配。那么拥有这样特性的女性职场剧的播出效果如何呢?
在我们的统计中,它们的口碑并不理想,上下浮动极大。在八部研究样本的女性职场剧中,已经播出的有六部,但只有一部《怪你过分美丽》冲破了及格线,获得了7.7的豆瓣口碑高分。剩下的五部,《女士的法则》收官才开分5.0,《女心理师》和《盛装》均只获得中上评价,口碑分别为5.0和5.7分,而《正青春》仅有4.2。
如果算及最近播出的都市情感剧,涉及到风投行业的《请叫我总监》和同样涉及到销售的《没有工作的那一年》。这两部剧也均以女性视角为主,且有不少职场视角的切入。它们在豆瓣上分别获得了6.7和7.1的口碑,属于上乘,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自带破圈力,题材红利显著
既然女性职场剧的口碑浮动这么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女性职场剧尚在筹备或准备开机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女性受众庞大,以女性为主的职场剧能打破以男性受众为主的职场剧的观看壁垒,增加了作品破圈的可能性。比如《怪你过分美丽》,该剧播出于2020年6月8号,根据指数显示,此剧的女性观众群体达到了78.6%。先前播出的《女心理师》,女性群体也占了76.87%。这些数据均说明,有别于传统职场剧,女性观众才是女性职场剧的最主要受众群体。
第二:女性职场剧天然的话题优势和更丰富的品牌植入场景,吸引了头部影视公司与视频平台的高调入局,在资本青睐下,女性职场剧备受看好。
在上述八部女性职场剧中,有两部剧由视频平台主控,均为爱奇艺,占总研究样本的25%。这两部剧分别为《怪你过分美丽》和《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另外,同样有两部剧由头部影视公司主控,分别为由五元文化担任总出品的《盛装》以及由企鹅影视总出品的《女士的法则》。这两者相加,已占总样本研究的50%。
《怪你过分美丽》剧中女主的职业为经纪人,剧情直击的也是娱乐圈的行业现象。因借助了题材特殊性及剧集内容品质等方面的原因,该剧在播出期间,V榜网播指数曾达到79.06,话题#怪你过分美丽#微博阅读量65亿和833.5万的讨论量。
高热度、高口碑的剧集,将女经纪人的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爱奇艺也正好借助广告产品创造了品牌与用户的沟通场景,帮助唯品会、养生堂、姬存希、OPPO、亚宝药业、华为荣耀、可口可乐、百事、伊利、拜耳、Dior、联合利华等广告主提升品牌声量及用户好感度,实现了植入方面的多方共赢。
第三:在剧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职场剧的开发也需要摆脱类型化的标签。在播出覆盖人群方面寻求更大公约数,这也是为何没有明显观看壁垒的都市情感剧,能成为各大影视公司开发剧集类型首选的原因。大量都市情感剧的扎堆出现,难免会令人产生审美疲劳。而女性职场剧,不拘泥于表达女性情感的内容形态,在一众女性题材里自然新鲜感十足,天然具有吸睛优势。
情感和事业难兼顾,合理分配戏份比例成难题
尽管市场潜力很大,但女性职场剧的发展依然是优势和桎梏并存。在上述八部女性职场剧中,仅有一部《怪你过分美丽》,达到了口碑和热度的双双在线。而我们从这部作品的内容品相中,便能看出这类题材能够打动观众的看点所在。
首先,该剧在孵化初期,就明确了要做大女主戏的方向。因此弱化了原著的恋爱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住了职场剧的品质。
其次,该剧涉猎了流量当道、资本游戏、粉圈文化、抠图轧戏等近几年国内影视圈被讨论最多的热点。这些能引发女性观众好奇的社会热点话题,成为了该剧的看点之一。
第三,该剧作品塑造的主人公,满足了女性受众的自我投射。此剧在讲述娱乐圈行业故事的同时,用大量细节铺垫了女主作为现代女性的真实压力,极具现实感,这能够让女性观众产生共感,看剧时代入感更强。
但同样,口碑平平的女性职场剧,也暴露出了这类题材的共性问题:当观众开始期待作品走故事、讲职场的时候,内容却落到了以情感为主的桥段刻画上。
比如适才收官的《女士的法则》,该剧的几位女主虽都是级别不同、擅长案件类型不一的律师。但剧中对于她们如何上法庭等刻画却是寥寥数笔。比如第一个案子,讲述的是一位怀有身孕的女性被公司随意开除,她找到女主等人,要求她们帮助她保留原有职位的故事。
这个剧情,本来可以映射很多现今婚育女性的真实困境,但就在大家期待女主等人会如何通过法律帮助这类人争取合法权益的时候,剧情却剑走偏锋地让女主们找到了该公司的形象代言人——一名网红主播。最后通过舆论战,让原告屈服了。
类似的诟病,还表现在职场戏与情感戏的分配不均上。在前六集中,男女主角对于事业上的交流讨论较少,但两人的互撩却做得火花四溅。《女士的法则》在截稿之前刚刚收官,豆瓣才开出5.0分,这间接说明观众对于这部剧的口碑褒贬差距较大。而显然,如何兼顾职场与情感,便成为了当下女性职场剧最难的突破口。
女性职场剧固然能够为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带来可观的热度和商业价值,但在内容上也面临着创作难题。如何合理分配情感和职场戏份,已经成为未来女性职场剧孵化的最大困境之一。
结语:
未来,作为类型化题材的有力竞争者,女性职场剧能够满足大多数女性观众“自我投射”,但想要在女性视角下讲好职场故事,就需要创作者们对于当下女性心理与女性困境进一步的深挖,任重而道远。
豆瓣情感剧女心理师女士的法则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