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集破9分!又丧又治愈,韩剧拍普通人真封神了
近期,网飞又带着一部韩剧杀疯了。
从豆瓣开分8.6,飙升到现在的9.2,连续几周霸占热门韩剧榜。
然而,不同于以往的集集高能,爽翻天的节奏,这次的剧情,是缓慢且日常。
但却真实到,让无数社畜直言,这拍的就是自己。
它便是,献给当下青年的治愈剧:《我的解放日志》
廉美静,出生于韩国农村。毕业后,她与哥哥姐姐,都在首尔上班。但因为城里房租昂贵,所以三姐弟依旧住在乡下父母家。
每天一大早,他们就得从村里搭公车到镇上,再转地铁去往首尔。
其通勤时长,不亚于从燕郊去北京。
因为没钱,他们平常也舍不得打车。
唯有在错过末班车时,才会一起AA,拼车回家。
这些年来,美静三姐弟,都背负着不同的压力。
大姐今年快40岁了,依旧找不到另一半。
日常画风是恨嫁又愤懑,甚至常常哭诉:
要是活在古代该多好,还能包办婚姻…
二哥作为家中唯一男丁,却处处受到父亲的压制。
想创业?
父亲不支持,除非哥哥自己凑齐三亿韩元。
想买车?
父亲不同意,毕竟哥哥曾因算不清贷款利息,差点信用不良…
为了省钱,二哥连分手时,都得找个离家近的地方,以免赶不上地铁…
美静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她性格内向,在职场里表现为,畏畏缩缩,不够机灵。
对迎面走来的同事,她会假装看不见,低头路过;
对同事聊的新话题,她既插不上嘴,也不知如何接话;
对上司提出的质疑,她每次都回“好的”,不敢提其他意见…
尽管长相靓丽,但因为性格原因,她与同事之间,似乎总隔着一道屏障。
这天,美静收到一条短信:
您有150万韩元债务待偿还…
且催债的信件,已经寄去家里。
慌乱之间,三姐弟的命运,逐渐发生了变化…
《我的解放日志》于今年4月开播,由金智媛、李民基、孙锡久、李艾儿等主演。
编剧朴惠英,从2011年至今,已播出的作品仅有4部。
但每回一出手,必是王炸。
《我的大叔》(豆瓣9.4)《住在清潭洞》(豆瓣9.2)《又是吴海英》(豆瓣8.3)。
海报:《我的大叔》《住在清潭洞》《又是吴海英》
朴惠英非常擅长现实题材,而女性视角,也让她对人物的情感,拿捏得十分细腻。
在《我的解放日志》中,表现最为直观的,便是被许多网友截屏的台词。
比如,社恐被迫参加团建,会私底下吐槽:
连吃饭都搞得很有压力,我有需要认识全公司的人吗?
干嘛跟其他部门的人变熟,连自己部门的都很难混熟…
比如,对于发小情谊,毒舌哥哥早已看清这种关系:
在半径10km都没几个同龄人的乡下,大家才会是朋友。
在城里,都不一定会选择对方。
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没得选。
比如,美静遗憾没能参与男朋友的童年,但男朋友却温柔提醒:
你已经做到了。
等我活到九十岁,现在就是我的小时候…
明明是韩剧,但触动神经的台词,搭配慢节奏的画风,总感觉看的是日剧。
《我的解放日志》主要讲述廉家三姐弟,在人生到达临界点时,试图摆脱现状,解放自我的故事。
相比起其他韩剧,该剧确实不按套路出牌。
明明片名就说要“解放”,结果播4集,三姐弟依旧停留在原地。
明明一直在铺垫感情戏,结果播了10集,男女双方连手都没牵上…
慢节奏的叙事方式,加上前期压抑的氛围,本该会劝退很多网友。
但该剧却让平常看喜不看忧的观众,出人意料地为它打call。
其原因也许是,这么久了,终于有一部作品,真实地表达出当下职场青年的情绪。
《我的解放日志》被评论最多的一个字,就是“丧”。
怎么个丧法呢?
比如,无效社交。
二哥的工作,需要和门店店长搞好关系。
偏偏有位女店长,很喜欢找二哥哭诉,且动不动就唠上一个小时。
虽然每次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二哥为了工作,只能假笑配合。
可每次内心,却总感到不舒服,甚至烦躁…
又比如,剧中人物逐渐失去表达欲的状态。
廉家老两口,一辈子生活在农村。
他们能理解,农田里腰酸背痛的劳累,但却无法理解,坐在办公室的孩子们,每天回家后的唉声叹气。有次吃饭时,二哥又接起女店长的电话。
当时廉父便开怼:
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接不想接的电话,为什么不干脆拒绝?
然而二哥却难以向父亲说明,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背后的空虚与疲倦。
想说说不清,说出来又会争吵,大家便逐渐少不开口,而心墙也越筑越高…
《我的解放日志》里的丧文化,并不是倒霉经历,或者狗血事情的冲击。
而是一种类似“温水煮青蛙”的平静与绝望。
剧中没有大起大落的争吵,没有失业,也没有被误解,但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却如同一张密密实实的网,闷得人透不过气…
而这些累积起来的情绪,也如同炸弹般,随时都有可能,在心底无声地爆炸。
喜欢与讨厌这部剧的人,恰好都是因为:它足够真实。
将现实赤裸裸地铺展开,虽然被理解了,但却丝毫没有获得轻松感。
然而,如果仅仅是丧,也许《我的解放日志》就不会一路高涨,被大众推到神剧的级别。
这部剧厉害在,除了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外,它还试图为大众提供一种,解构“人生困境”的视角。
因此该剧也被戏称为,前期致郁,后期治愈。
在《我的解放日志》中,乡下的烟火气,阳光下绿油油的田地,城市社畜回农村生活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剧《凪的新生活》。
在《凪的新生活》中,女主因为受不了城市的压力,最终辞去工作,逃离到乡下,并找回自我。
《凪的新生活》剧照
而《我的解放日志》的主角,并没走这类常见的套路。
美静三姐弟,他们没有离职,没有休假,也没有搬出农村。
他们只是在自己的条条框框里,尝试慢慢地迈出一小步。
比如,美静与公司两位社恐,组建了“解放同好会”。
这个小组,每周只做一件事情:解放。
为了避免面对面的尴尬,他们并排齐坐。
为了避免说教,他们轮流表达,既不批判,也不给予建议。
这样的方式,让内向的成员们,逐渐有勇气,进行自我剖白,说出自己心房的那头大象。
而美静也由此,重新与外界产生联结。
在这段时间里,面对意向男生,她开始主动打招呼,甚至后来向男生表示:
敬仰我,不仅是爱情,还有尊重与崇敬。
面对同事,她逐渐不再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而是直接将脑海里的奇思妙想,向同事表达。
尽管有时会引来他人的震惊,但她却由此,走进同事们的圈子。
而面对严肃的父母,一向听话的她,也第一次直接坦白,自己正和家里的工人谈恋爱…
在遵循自我意愿的过程中,美静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由。
她也逐渐意识到,也许有些枷锁,是自己给自己锁上的…
如同二哥。
对于农村家庭背景,他非常自卑。
平日里,最听不得别人说他“土气”。
然而,在晋升失败后,他突然醒悟,“尊严”很重要,但过度看重,只会让自己原地踏步。
于是,在傲慢的女同事,鄙视他不懂得吃高级日料时,二哥不再沉默不语,而是直接反问:
那怎么吃才好吃啊…
然而没想到,正是这种能屈能伸的姿态,反而让上司,对他另眼相看。
事实上,二哥对于自己不善拒绝的性格,一直耿耿于怀。
有次去银行排队,快轮到自己时,一个男人跑上来说,自己快赶不上公交车,能不能插队?
二哥虽然心里不乐意,但话到嘴边,最终还是让了对方。
然而等男人离开时,二哥才看见,取款机显示,卡里余额不足提取的页面。
这时他才明白,原来那人真的打不起车。
原来自己无意间,也算帮了人家一把…
以前二哥会过分在意自己缺点,然而这次过后,他的心结却瞬间被解开,逐渐接纳自己。
毕竟缺点,在某些时刻下,也会变成优点…
而大姐,依旧在婚恋市场里摸爬滚打。
只是现在,她多了一丝清醒。
在与恋爱达人沟通后,她尝试不去否决他人,也不贬低自己。
她会大方去表白,也会大方地接受表白失败。
尽管依旧恨嫁,但她逐渐晓得,爱别人的前提,是先爱自己…
《我的解放日志》里,有无数次闪过“镜子”的场景。
加班时的咖啡厅,公交车的玻璃窗,家里的梳妆镜…
无处不在的镜头语言,暗示着压抑的人们,第一面心墙,往往是自己…
《百年孤独》中曾说: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也许疲惫,本就是人生课题。
网络的便捷,确实让我们更容易了解到,别人丰富多彩的人生。
但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同龄人,超越我们的步伐时,焦虑感便随之而至。
“所有人都必须保持一致的步伐节奏,才能跟上幸福。”
从小我们便被这类言论所规训,好像落后一点,好像活得平凡一点,便是原罪…
偌大的城市中,有无数和三姐弟一样的打工人。
在面对这些无力改变的局面上,躺平,摆烂,明明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又如同剧中所感慨的:
一跃而下就能结束这一切,但大家却没有这么做。
所有人仍然在努力,在和命运较劲…
与其停在原处抱怨,倒不如去想办法抗争。
就像几年前,那位笑容灿烂,说着“工资7000,双十一买了箱牛奶”的农民工任海龙,如今已从造船厂的工人,变成带货主播。
也许收入依旧不高,也许直播也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但好在他一路的坚持,总有不同的收获。
能对《我的解放日志》产生多少共鸣,在于你有多大程度,敢直面自己。
而《我的解放日志》的出彩点又在于,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如何进行“自救”。
它甚至向我们表明,自我救赎,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只是在致郁的共鸣中,向我们抛出问题:
你想以什么样的状态,去找到自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个体的情绪,也许会被淡化甚至抹去。
但这不意味着,活在当下的我们,就应当顺从,妥协,成为麻木的机器。
为自己的处境所担忧,为千篇一律的日子,做出一些改变,即使最后依旧平凡,但起码我们曾在乎过,那些有情绪的自己。
罗翔曾说:
当我们失望的时候,放纵与放弃也许是最容易的选择。
但坚持与坚忍,可能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在下个季节到来之前,尝试去做未做过的事情。
这些不是矫情,这些是我们对逐渐生锈的齿轮,所做出的小小挑战。
到了春天,你我都会蜕变吗?
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还是选择,纵身一跃…
韩剧豆瓣二哥我的解放日志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