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电影《十二宫》,真实案件改编,连环杀手犯案,50年未能破解
15年前的黑色电影《十二宫》尽管票房和成本不成正比的情况导致入不敷出,但毋庸置疑的是它造就的不俗评价与口碑,以身为美国八大影业的华纳进军戛纳影展实属不易。
这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是来自1969年至今仍未结案的谋杀,也是继英国的开膛手杰克以来最著名的悬案,从逍遥法外尚未落网的嫌犯看来,我们可以得知:“凶手改变自己的笔迹是轻而易举,也有可能戴上造假的指纹手套作案”,通过这些变动因素让身处现实世界的我们不禁打个冷颤,开始担忧害怕:“谁能够保证抓到的犯人是否为真凶?”。
此片有别于传统好莱坞的恐怖片,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内仅仅4场谋杀,而且全部集中在开头(最后一场是黑夜公路的母女),目的就是为了主要着重于办案。
此外正邪双方实力的较量简直是媲美《沉默的羔羊》,片中警方从报案者以及节目来电者的声调分辨出共犯的存在极为聪明,而杀手也巧妙地利用电话可能被追踪与头痛两点刻意不在脱口秀继续详谈,都是一再突显双方的聪明狡诈。
片头的镜头构图使用残缺脸庞象征被害人的焦虑着急已经不算新鲜,第二场在湖畔野餐的谋杀倒是别出心裁,使用旁观者的角度让观众如同杀手般冷眼目睹发生的经过,更是让死者以为凶手是想取走财物,实际上却只是想满足内心对刺激虐待的快感。
第三场凶案则是用长镜头拍摄鸟瞰的出租车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半点的人影及配乐,仅靠对话辅助,就与《趣味游戏》的开场方式如出一辙,当然除了这个共同点外,两者皆有入围戛纳影展金棕梠奖。
片中有好几处明明就要捉到凶手,很明显就是他,却还是无法捉到的饮恨,让我们观众跟着办案人员一同焦躁。除了审问时的冷血态度外也有两位网民出面指认,而且只有在活跃时才犯案(坐牢与死后都没凶案发生),但就是没有掌握到切确的罪证与指纹,只有零星的间接证据,使用些许的蛛丝马迹愚弄警方却还能不露出马脚,这就是他最聪明的地方。
其中有段杰克·吉伦哈尔 的儿子看到新闻报道的屠杀小孩时所放的诡谲钢琴乐,就足以让观众们绷紧神经,
而杰克·吉伦哈尔接到骚扰电话所听到凶手沉重的呼吸声也是达到同样效果,因此没有使用配乐,造就出无声的恐惧,此外片尾杰克·吉伦哈尔在老先生处所内的地下室以憔悴不安的面容瞪大惊恐的双眼透露出随时可能遇害的不祥征兆,也是片中塑造发毛氛围的一大亮点。
至于人物性格刻画部分算是不够仔细之处,但依然比其他电影优异,小罗伯特·唐尼 是个不受世俗约束的人,从他想过着自己的人生而不想被案情牵制即可略知一二(毕竟发生意外而死的人比凶杀案多上太多)。
马克·鲁弗洛 则是表面上因上级规范而不接受杰克·吉伦哈尔的协助,但私底下却暗中透露了案情的发展,这并不能称得上是愚蠢,而是内心充满矛盾与纠葛。
而杰克·吉伦哈尔是个只会缅怀回忆、活在过去的角色,为了重新找到人生目标不惜抛弃家庭,连身为警探的马克·鲁弗洛都经过多年而放弃,杰克·吉伦哈尔却是靠着恒心与毅力补足自己身为漫画家而非刑警的差距,证明自己不再只是门外汉,但却害的自己的人际互动岌岌可危,甚至是废寝忘食。
片中前2场犯罪锁定的目标都是情侣(而且只有男性活着),由此可以推断出他有性虐待的倾向,而之后的改变是为了要打破陈规不受怀疑,至于原因或许可以根据阿瑟李伊旧识的口供证实,他那不与他人交流的孤僻以及受到女性的轻视,成为他往后在学校猥亵以及犯下连环命案的主因。
总结来说,为何“十二宫”能成为犯罪史上的一大经典,明明其中奸尸弒父者不胜枚举?原因并不在他的犯案做法有多凶残,而是那自行主动投案的那份嚣张跋扈,更是可能替日后其他犯罪者作为争相模仿的成功案例。
罗伯特杰克·吉伦哈尔马克·鲁弗洛十二宫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