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走到头。
它不仅在中国本土市场消失了,
就连北美市场也再也没了武侠电影。
曾几何时,“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的招牌,
早在20世纪70年代,武侠电影就进入了欧美市场,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更是拿下了第28届戛纳电影节的综合技术奖。
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席卷全球,
在欧美创下了2.05亿美元票房记录,拿下了“最佳外语片”在内的4项奥斯卡大奖,同时还获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
在《卧虎藏龙》之后,又出现了《剑雨》《一代宗师》《绣春刀》《刺客聂隐娘》等一批武侠电影,登上了国际电影的舞台中央。
可为何走到今天,武侠电影消失了?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
武侠电影的侠义精神消失了,电影的“精神诉求”,也在资本的介入下成了“经济诉求”。
事实上,武侠电影从未被西方主流所接受。
即便是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在好莱坞盛行的时候,受限于越南战争,民权运动,自由主义运动,种族运动等等,李小龙的电影也被白人精英们划成了跟日本武士道电影一类。
李小龙是在好莱坞扬了名,但美国的主流文化不接纳李小龙,他们固执的认为:功夫片只会促进暴力,复仇和毁灭,李小龙之所以能火,
正是因为迎合了当年民权运动下的青年人和黑人观众的叛逆心理,而获得的关注,并非是李小龙和他的功夫获得的关注与追捧。
就连李安的《卧虎藏龙》其实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武侠电影。中国的传统武侠电影往往是正邪对立,善恶分明的,侠士们也大多有着仗剑天涯,快意恩仇的豪情。
但在《卧虎藏龙》里面看不到反抗。
没有反抗强权的勇士,也没有为民除害的豪侠志士,侠士们的目光从原本的审视外在社会转向了自我内心,渴望追求自我价值和身心自由,却又在选择中迷茫,欲望中裹挟。
简单来说,李安的《卧虎藏龙》
不再是传统武侠,而是迎合了西方文化审美的武侠。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虽然美,但美的不是武侠,美的是爱情故事。实质上,王家的《东邪西毒》是一部借着武侠外壳的爱情电影。
在欧阳锋的世界里,
充斥着爱而不得的故事,所有被期望的永恒都变得遥不可及,所有在情感中孤注一掷的侠客都没有等来圆满的结局。
王家卫的武侠世界是现代都市社会的倒影。
武侠江湖里,那些英勇的侠客们再也没有扶危济贫的大志和“为国为民”的担当,只有独自沉浮于个人情感世界的孤独和无奈。
前些年,张艺谋的《影》也是如此。
美学很好看。
黑白色塑造的压迫感世界,灰暗的色调又仿佛复杂的人性与网,一片混沌深不见底。
电影里每一个任务都难逃权力欲望驱动下的覆灭,但遗憾的是,张艺谋的《影》虽然有了武侠的外科,但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侠客。
境州身处江湖,却完全失去“侠”的光彩。
在明争暗斗中,摆脱控制、实现自由是他最大的奢望。 电影借境州的遭遇表现了
乱世纷争的大时代中个体的渺小无力。
2014年《绣春刀》里的沈炼也是如此。他虽然是锦衣卫,但是不过是政治家们的妻子。
每一步所做的选择都有着复杂的动机。
眼人化为灰烬,却无法救赎, 无法放弃,无法逃离。
惩恶扬善的传统侠客,
被孤独驰骋的剑客、刀客所取代。
我当然不是说这样的转变不好,像《卧虎藏龙》《影》《东邪西毒》承载着更多的个体情愫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另一方面,
“侠之大者”的为国为民的侠客,成了“侠之小者,
为友为邻”的剑客
,
传统的侠义精神发生了质变。
武侠电影,走到今天,也不是偶然。
事实上,2005年,陈凯歌的《无极》就宣告了——
武侠电影从“侠义”走向了“技术中心主义”。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武侠电影,特效越来越精致,故事越来越类型化,商业化。
原有的“侠义”和“武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是“古偶剧”“奇幻大片”,是打着“为国为民,民族大义”,实际上,却是一部又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烂俗爱情剧”。
这是全球化带来的弊端和必然挑战。像《卧虎藏龙》《无极》《东邪西毒》《英雄》这些电影背后都有着跨国资本的身影。
这些跨国资本给电影提供了技术与特权。
而代价就是“消解”。
在人类多元化社会与政治体制下,一部电影想要卖给全球市场,就必须要要打破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疆域。
不谈个性,只谈全球人类的共性。在这种要求下,一部电影要走全球化,
就只有选择去政治化,淡化历史,淡化民族和国家概念。
像去年拿了奥斯卡的《寄生虫》其实就是一部“去政治化,去经济化,去文化”的全球电影。
虽然导演埋藏了许多只有韩国人才能明白的概念,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电影的主题基调依旧是“
贫富差距与阶层矛盾
”,这种“社会经济与民生”的概念,不仅韩国也,世界问题都有。
大多数地球人都深有感触。
就连像《速度与激情》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虽然拍得越来越烂,也处处彰显着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文化霸权,但总体上没有越界行为,烂也烂的中规中矩。
走向世界的武侠电影,也选择了这套策略。
武侠电影核心的“侠义反抗精神”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
追求个体欲望、信任理解等所谓的“普世价值”欲望,武侠的核心被置换了。
曾经的“侠义”演变为个体欲望的表达,以武侠言说欲望,反抗的社会意义被遮蔽
。
武侠电影的基调由畅快淋漓变为孤独压抑。
脱离了政治,武侠电影自然消失了。
因为武侠电影之所以是中国电影的一张名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因为它是与历史的碰撞,嫁接,融合,把个人的恩仇情杀,扩张到了民族大义,提升了武侠的人格和精神境界。
江湖的武侠精神是融合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精神里的,虽然早在先秦时期,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对侠士做了定论。
但是千年以来,中国的民间们,始终流传着“江湖侠士”的传说,传说里的侠士们,为国为民,为天下发声,为底层的老百姓发声。
这些来自民间的“江湖侠士”本身就是老百姓们所渴望的现实美好的一种追求,是与现实的政治达成的一种妥协和边界,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大量的跨国资本的技术介入,把这层梦境与边界给打翻了,反抗的精神消失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跨国资本要消解武侠电影“反抗精神”的核心,要知道,虽然在过去,传统武侠电影反的都是专制,腐朽,落后,吃人的封建王朝的官府。
可,实际上侠义精神反对的是一切的压迫。
中国的侠义精神,反抗的是强权,反抗的是吃人的制度,反抗的是压迫老百姓的官府。
21世纪,谁在剥削全球给自己输血呢?谁在畏惧流淌着“侠义”精神的14亿人口国家呢?
他们为什么要阉割,是为了钱,为了经济诉求的利益没错,可与此同时,也有着和平演变。
我从来不去恶意揣着什么,但事实就是,过去一段内娱追逐商业化与金钱至上的浪潮中,
狭义精神,被压缩,被进一步抽空殆尽。
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冲击了历史,消解了文化。
原本的武侠的“反抗”也没了,在过去很长一段实力,流量明星的各种辣眼行为,娱乐明星霸占的整个中国热搜,甚至无数打着“都市剧,生活剧,武侠剧”的电影在备案拍摄...
但这些繁华都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无关。
即便以市民日常生活为素材,也未必触及生活的真相、社会的特征和时代的本质。
你看像迪丽热巴,杨幂演的那些《三生三世》系列的电视剧,你说它特效做的不好吗?
当然好,奇幻大片的特效当然远超于新世纪之初的武侠电视剧,可是那样的故事好吗?
不好。烂俗的故事,狗血的爱情。
我从来不鄙夷爱情电影,但是真正的爱情电影,应当是属于现实的,是真实的,是普通的,也亦是伟大的,可是我在《三生三世》这样的“武侠外壳”的电视剧里,我看不到这些。
为什么武侠电影好啊?因为那是武侠里面,藏着我们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可如今呢?
侠义精神里面的个人责任感消失了,在跨国资本的与本土资本的合谋下,杀死了武侠精神。
为什么是资本?因为走到今天,这是商业化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影走向全球化时,背后的跨国资本对中国文化的武侠精神的阉割,也是一定程度上跨国资本原始的暴力一面。
逃离政治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态度。
我从来不反对人们谈论政治,因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是人类愿望的一种体现。武侠电影里的江湖,实际上所凝集的理想与意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化身。
是的,现在是新世纪了,现在的中国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动乱飘零的危机年代,传统的武侠也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在现实的生活中,相信警察要比相信民间侠士要好。
这是进步,也是法制的进步。
但我觉得只是遗憾的是,人们还没有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武侠就突然在喧嚣中被淹没。
重提武侠,不是说人们需要回到过去的年代,也不是说,人们需要一个这样的民间代言人,而是说,在高速发展的路上,我们丢了什么,有什么是不要的,有什么是要捡起来的。
武侠的世界,消失了,但武侠的精神,却早已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中,江湖不再,
武侠的道德伦理也仍局限在无常,但那股侠义气的人间正气仍在,在这股正气背后,是一个历经苦难与不甘沉沦,追求幸福的伟大民族。
它的名字叫——
中华民族
。
大家好,我是云纳君,
很感谢各位朋友抽出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如果您觉得写得不错,
您的“
评论+点赞+转发
”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武侠
最新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