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钧:不当导演就去当一个Rapper
编剧康春雷第一次见导演魏书钧时,后者脚踩一双拖鞋,脖子上挂了条大金链子,时不时说着“homie、homie”(指兄弟,Rapper常用词)。康春雷心想,这人靠不靠谱?
但看完魏书钧的长片电影《野马分鬃》后,康春雷惊呼,“拍得太自然了”。康春雷对这个马上要合作的导演有了信心,“他(的电影)内里有很强大的情感力量”。
电影《野马分鬃》/豆瓣
有人评论魏书钧的电影有一股“江湖气”:《野马分鬃》的主角,是一个看着“没心没肺”的坏学生,叛逆、不满、玩世不恭。魏书钧的另一部长片《永安镇故事集》,也有一个嚣张、嘚瑟的导演角色。这两部电影,内核都是“自嘲”式的。
但这种“自嘲”,不是尖锐的。平遥国际电影节新近授予魏书钧“费穆荣誉·最佳导演”时评价,“魏书钧的创作姿态是轻松的、调侃式的,是一种电影人的自省”。
一场导演的freestyle
拍完第一部长片《野马分鬃》后,魏书钧有意找一个最不像他的剧本来拍。导演刁亦男问他为什么这么选,他回答:“我就想拍一个离我越远越好的本子。”
导演魏书均/豆瓣
《野马分鬃》,取材自魏书钧念大学的经历。主人公阿坤叛逆、玩世不恭,是个典型的“坏学生”,像一匹想挣脱缰绳的野马。他不满学了四年的录音专业,也不满文艺片剧组的那套习气,一心向往开车去内蒙古“奔腾”。
但魏书钧觉得《野马分鬃》在创作上还不够free,所有拍摄都还有一个固定的剧本。
拍摄《永安镇故事集》,魏书钧更加“freestyle”起来。他回忆,《永安镇故事集》完全是意外。
《永安镇故事集》开机前十天左右,魏书钧提出了“换剧本”,理由是“对原有的剧本没有了热情”。常常是,编剧康春雷去找魏书钧聊剧本,聊到一场戏,康春雷说出他的想法,魏书钧觉得不对。双方都坚持各自的观点,谁也无法说服对方,直到吵到彼此气力全无。
康春雷分析,魏书钧是现场型的导演。当魏书钧跟剧组到电影拍摄地——湖南资兴市下的一个小镇时,他几乎一有时间就去小镇走走,观察这里究竟生活了多少人、街上跑了多少辆车、什么牌子的车居多,以及小镇的建筑都是什么年代落成的,等等。
再一结合原剧本,魏书钧会思考,一个女孩在这样的小镇拉小提琴合不合理?越思考,魏书钧越觉得原剧本的人物与这样的小镇不搭。原剧本像是一个从现实中架构出来的小镇,更“乌托邦”。
事后回忆起“换剧本”,魏书钧轻描淡写。但这个想法对一部投资上百万元、筹备期长达几年的电影来说,非常冒险。
魏书均喜欢即兴创作,正如说唱一般,freestyle是他最突出的风格。/受访者供图
当时,临时换剧本、找演员、调整拍摄计划等,留给他们的只有不到十天时间。这也逼迫魏书钧的创作要更即兴。
新剧本是在一次谈话中,一拍即合想出来的。康春雷一如既往地找魏书钧聊剧本,他聊起最近观察的一个小镇老板娘的故事。魏书钧原本躺在床上,心情沮丧。听到这个故事,他一下子从床上弹了起来,“这个故事行”。
他当即跟康春雷再说了一个女明星回到自己出生小镇的故事。接着,两人又以各自为原型,把两人争论的内容作为素材,构思了一个“嚣张”导演与“委屈”编剧的故事。康春雷打趣,这不就是“没头脑和不高兴么”?
实地考察后是灵感的迸发,康春雷只用了不到七天把新剧本写出来了。/受访者供图
新剧本的三个故事就此成型,康春雷只用了不到七天把新剧本写出来了。原剧本,康春雷打磨了好几年。
新剧本在演员的选择上,也是最大程度地物尽其用。康春雷直接演了“编剧”一角,制片人黄旭峰也是开机前,才知道自己被安排了场戏。业内活跃的导演耿军、杨平道、翟义祥、梁鸣,等等,也都赶来“救场”,这也让这部电影意外地成为了一场导演们的聚会。
到了正式拍摄,他们也是一边拍,一边往里加戏。魏书钧笑道,导演们在现场,还会自己给自己饰演的角色想台词、想场面调度等。演员的表演也不是固定的,“只要导演不喊‘咔’,我们就会一直演”。
意外与一定程度的即兴表演,之后成了这部电影最让影迷惊喜的地方。不按固定剧本,更多依据演员自然流露的动作与对白,这是即兴表演最迷人的地方。
美国独立导演约翰·卡萨维兹,以即兴表演著称。他的电影《首演之夜》,主角是几位话剧演员,拍摄片中最重要的一场戏时,女主角喝得烂醉,站上舞台即兴表演,舞台下坐了上百位真实的观众。
到了正式拍摄,他们也是一边拍,一边往里加戏。/受访者供图
结果,这场戏大获好评,也成了约翰·卡萨维兹电影生涯中的重要一笔。
少年式的叛逆
拍完《永安镇故事集》,康春雷把片子拿给姐姐看。
他的姐姐是一个中年女性,文化程度并不高。看完全片,姐姐说第一个故事没看懂。康春雷追问:“说说你看懂的部分?”
姐姐答,第一个故事好像讲了一个小镇的饭馆老板娘,结了婚、生了小孩,生活很平淡。但由于一个剧组的到来,她有了当演员的幻想。但最终,戏没演成,她的生活照旧。
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电影剧组,展现的是电影拍摄的幕后。/受访者供图
康春雷反问:“瞧,你这不都看明白了么?”
问题出在哪里呢?康春雷分析,姐姐认为电影该有中心思想,“就好像念书时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有中心思想,这篇文章才能成立”。
但康春雷觉得拍电影并不非得承担这样的责任,“呈现一个真实的人物,包括他的情绪、想法,生活状态等,这不也很有必要么”?
这也代表了魏书钧的想法,他认为,电影当然蕴含着思维,但更重要的是体验。
的确,魏书钧电影的一大标识,是情绪上的张力。准确来说,是一种“嘲弄”的情绪。
《野马分鬃》与《永安镇故事集》中,这种“嘲弄”很大程度是通过叙事结构完成的。这两部电影的故事,都发生在电影剧组,都展现了电影拍摄的幕后。
魏书钧电影的一大标识,是情绪上的张力。/豆瓣
这里借用了“元电影”(Metacinema)的叙事手法——“元电影”,是在电影制作中呈现电影制作故事的电影类型,它是对电影严肃创作的解构。
在《永安镇故事集》,做作的演员、没有话语权的编剧、世故的导演、“老学究”影评人,以及制片人等,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就烘托了出来。所有人物越是严肃、越是追求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达,“嘲弄”的意味就越浓。网友摘出《永安镇故事集》的几句台词——“你的脸很有电影感”“为了华语电影”“这是我们离电影最近的时刻”,充满一股认真较劲的幽默感。“嘲弄”的背后,也是一种对严肃电影创作的解构。
只不过,魏书钧的嘲弄与反思,停留在了电影工业的层面。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村庄三部曲”——《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和《橄榄树下的情人》,是“元电影”的代表,下一部电影直接解构了上一部电影的真实性。比如,在《生生长流》中,电影里的角色多次拿出《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海报,询问他人。海报的出现,将拥有纪录片质感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真实性彻底摧毁。
魏书钧的嘲弄与反思,停留在了电影工业的层面。/豆瓣
拍完《野马分鬃》,有影迷指出片中的女性角色不够丰满。魏书钧在拍《永安镇故事集》试图做出突破,电影的前两个故事都是女性题材的。但最终,《永安镇故事集》的第三个故事,又回归了他熟悉的对电影工业的嘲弄。
魏书钧电影的结局,多是失落的,想求得自由而不能。《野马分鬃》的结局,主角周游卖掉了车,内蒙也没去成,充斥着一种淡淡的伤感与虚无。《永安镇故事集》里,三个故事的结局有些相似,小镇老板娘的演戏之梦没有实现,女明星想找回初恋但事与愿违。魏书钧的另一部短片《延边少年》也一样,主角想去国界线的另一边看看,但又因封路而退缩了回去。
最终,魏书钧电影里的人物都想抓住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抓住。就像一个叛逆的少年,对一切规则轻蔑、嘲弄、不满,但又回归了一种淡淡的失落。
边玩说唱,边听古典乐
提出临时换剧本,魏书钧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展现了极强的控场能力。制片人黄旭峰只问了他一句“你考虑清楚了吗?”,魏书钧点了点头,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魏书钧电影里的人物都想抓住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抓住。/受访者供图
魏书钧沉稳、冷静,迅速改剧本、找演员、调整拍摄计划等。跟他合作过的其他制片人评价他,完全不像是个新人导演。
魏书钧的毕业作品《野马分鬃》,就在国内外知名电影节大放异彩。他的《永安镇故事集》,助他拿下平遥国际电影节的“费穆荣誉·最佳导演”与“青年评审荣誉·导演荣誉”两个奖项。面对国内外电影节的青睐,魏书钧相当平常心,“电影节,只是代表被一部人欣赏而已”。
不拍戏时,魏书钧大部分时候是很安静的。他从小就开始练钢琴,爱听古典乐。
提出临时换剧本,魏书钧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展现了极强的控场能力。/受访者供图
Rapper的一面,更多是留给他开车的时候,听说唱、把声音开越大越好。不在工作状态时,他或许也会在片场freestyle几句。2018年,他跟朋友合作了一首说唱歌曲《说唱巨星(Proud.by ZBR)》。魏书钧觉得,说唱这种音乐很自由,或许还代表了些许不屑。
日常生活里,对网络上发生的热点,魏书钧选择性不在乎。很多热点,他大多是通过朋友聊天得知的。他在网络世界几乎是个“小透明”,没有刷微博、朋友圈的习惯。几个月前,他才注册了自己的豆瓣账号,那是他在网络世界为数不多的痕迹。
工作中,他还会犯点小迷糊。比如,电影节安排访谈时,别人都准备了标准的证件照,只有他,发了张呆萌的生活照。
工作中的魏书均导演。/受访者供图
注册豆瓣账号的第一天,魏书钧发了张戴大金链子的大头照,照片还贴了几个QQ空间时期的古早表情包——“烟斗”“墨镜”“你是我的玫瑰”“祝您身体健康”以及“努力就会成功”。
豆瓣电影节野马分鬃魏书钧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