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酒精计划》的人,先别急着批评,也许只是你们没看进去

时间:2021-11-19 02:03:35阅读:4971
2021年,由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麦斯·米科尔森主演的剧情片《酒精计划》风光无限。不仅横扫了大大小小将近30个电影颁奖礼,还收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这部电影是继2012年的《狩猎》后,托马

2021年,由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麦斯·米科尔森 主演的剧情片《酒精计划》风光无限。

不仅横扫了大大小小将近30个电影颁奖礼,还收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

这部电影是继2012年的《狩猎》后,托马斯·温特伯格和麦子叔的又一次合作。

鉴于只是提名了奥斯卡的《狩猎》都能位列豆瓣电影Top250中的第96位,评分高达9.1分。

成功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酒精计划》,自然让国内影迷十分期待。

然而,当该片在国内影视平台上架后,随着观影的人不断增多,电影的评分不升反跌。

截止至今,《酒精计划》在豆瓣电影上有超过五万人评价,综合得分7.7分。

虽然这个分数并不算低,但对比起有口皆碑的《狩猎》,《酒精计划》无疑有点让人失望。

打开针对电影给出的差评,把五花八门的评语总结下来,其实就能得出三个字:太幼稚

大多数看不起《酒精计划》的人,基本上都是认为四名男主用酗酒来解忧,实在可笑。

麦子叔演的马丁,因为多年前为了家庭放弃读博就怨天尤人至今,教学毫无特色,不懂与家人相处,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让人迎面碰到都想绕路走。

他的三个好友,体育老师汤米是个老单身汉,陪伴了他多年的狗子还因为衰老即将死亡。

音乐老师皮特是个有社交障碍的人,总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文艺气息,却无处释放。

心理学老师尼古拉则是个妻管严,家庭地位低下还背负着抚养三个年幼孩子的压力。

为了化解各自心中的苦闷,在尼古拉的提议下,他们四人以研究适当摄入酒精能否改善人生为由,展开了一场持续醉酒的实验。

结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马丁、皮特和尼古拉认识到喝酒无助于改善生活,并重新振作起来迎接新的日子。但汤米却被酒精打败了,用坠海结束了自己的余生。

喝酒是不是真的能改善生活呢?

稍微有点生理常识的人都知道,酒精除了能麻痹神经外,并没有任何改善身体机能的效果。所谓的酒精能改善生活,无论是剧情里,还是现实中,大多数都是心理暗示的功劳。

因此在批评者的眼中,这四名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男人,居然把自己生活上的不如意归咎到血液缺少5‰的酒精上,简直就是失败者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再加上部分影迷在了解到电影的删减片段里,还涉及让青少年喝酒解决问题的剧情时,更加觉得这部电影立意不良,导演在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

正因为电影的立意让不少观众反感,所以《酒精计划》自上架国内平台后口碑就不升反跌。

但问题是作为Dogme95宣言的发起者,拍出过《家宴》和《狩猎》这种高质量的大作,被誉为二十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之一的托马斯·温特伯格,会拍出如此肤浅的作品吗?

已经举办了93届的奥斯卡金像奖,大大小小合计20多个电影颁奖礼,只因为要给托马斯和麦子叔“面子”,就会把奖项颁给《酒精计划》吗?

其实在《酒精计划》的评论区里,我们还是能看到许多正向评价的。

有人对电影的立意感到反感和不解的同时,也有人对电影讲述的故事感到共鸣和认同。

事实上7.7分的评价也证明了《酒精计划》并没有差评者口中那么不堪,只不过可能是因为电影的喜剧标签,让不少人误以为托马斯·温特伯格会拍出像《杯酒人生》和《宿醉》那样的喜剧,忽略了托马斯想要借电影传递的哲学思想:酒神精神。

酒神精神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主要表达了从生命的绝对无意义性中获得悲剧性陶醉:

人生是幕悲剧,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它的没有终极根据,但生命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并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

在酒神精神的框架下,人是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充满悲剧色彩的,但在自身意志的驱使下,人能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充分肯定所谓“悲剧”的人生。

为什么酒精实验明明失败了,主角们反而看似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为什么他们逐渐拉垮的人生明明还没有太大变化,甚至还失去了一位挚友,却能载歌载舞?

与其质疑托马斯犯下了新手导演才会犯的叙事逻辑矛盾,我更偏向是因为他想表达主角们在“酒精计划”后开窍了,领悟了酒神精神的哲学思想:

人生不需要在事实上改变和纠正什么,只要一点点心态上的变化,就能活得更好。

如果片中四人不是中年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无足挂齿的,因为旺盛的精力和富裕的人生足以让他们能多次跌倒后再站起来。

但年近半百的他们能用来犯错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那么在明知道年龄不可逆的客观事实下,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减轻这种悲观境况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用酒精显然是不行的,醉生梦死之后消极感只会更汹涌,唯有凭自己的意志改变心态,豁达乐观地面对自己人生的悲剧,才能活出自我,让生活回到正轨。

马丁在结尾时的奋力一跃,正是寓意了他参透了这种酒神精神,有了类似向死而生的觉悟。

诚然,《酒精计划》其实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而是一部套着中年危机的外壳、用一个大叔们借酒消愁的故事,给大家传递哲学思想的文艺片。

为了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刻意避开了步步为营的情节铺陈和角色性格的完全塑造,将琐碎、紊乱的故事线头埋藏在四位主人公“醉眼看世界”的复杂情绪下。

这会让抱着看喜剧心态的人感到困惑和混乱,认为电影的叙事有问题,逐渐看不进去。

如果你把它当成一部合家欢喜剧甚至荒诞闹剧来看,那还没入门;

如果你把它当成一部讲述中年危机的剧情片来看,那可以说是摸到了门道;

只有把它成是一部哲学电影,发掘其背后蕴含的哲学道理,才能真正看得进去。

奥斯卡的颁奖标准,往往对能深刻探讨社会问题和传递哲学思想的电影更加青睐。

无论是韩国《寄生虫》里对贫富差距的讨论,还是墨西哥《罗马》中关于历史洪流改变个体生命进程的展示,亦或是这次《酒精计划》里对酒神精神的探索和传递。

这些能在奥斯卡获奖的外语电影,并不是靠电影的故事性来取胜的,如果我们按照观看一般商业片的角度来鉴赏这些电影,难免会觉得看不进去。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可以理解托马斯·温特伯格为了将酒神精神这么抽象的哲学思想,“灌装”到“中年男人借酒消愁”的老故事里着实不容易。

但这部电影的格调也未免太压抑了一点,别说能“劝退”不少只想看喜剧乐呵乐呵的观众。

即使是抱着鉴赏念头的楼主,在观影过程里也忍不住歇息了一会,无法一口气看完。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却不是一部可以拿来放松的电影。

欧美明星电影酒精计划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