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的007,还能占领市场多久?

时间:2021-11-02 23:07:39阅读:493
文/陈妍编辑/安娜“邦德,詹姆斯·邦德。”只要看到这句台词,不少人的耳边就会响起007熟悉的配乐,眼前划过西装革履、风流倜傥的英伦特工形象。不得不承认,“007”早已是特工的代名词,成为全世界都为之疯

文/陈妍

编辑/安娜

“邦德,詹姆斯·邦德。”

只要看到这句台词,不少人的耳边就会响起007熟悉的配乐,眼前划过西装革履、风流倜傥的英伦特工形象。不得不承认,“007”早已是特工的代名词,成为全世界都为之疯狂的文化符号。

英雄谢幕,尚能饭否?

这两天万众期待的《007:无暇赴死》终于登陆内地影院。据悉,这部最新作品是第六代007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的收官之作。从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开始,历经十五年,5部电影,这位年过半百的007特工迎来自己的谢幕。

而面对将近一个月没有热门大片的局面,《无暇赴死》作为种子选手,备受院线青睐,首映日排片占比高达37.3%。11月29日上映当天,电影单日票房超过了霸占榜单已久的《长津湖》,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截至2021年11月2日,《无暇赴死》国内总票房2.03亿元。

但对于像007这样的大热IP来说,这一票房成绩显然有些平庸,按照目前的走势,预计电影的内地总票房在5亿左右,恐怕难以超过前作《幽灵党》5.42亿的票房。

与票房颓势对应的是,电影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受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4月10日上映的《无暇赴死》一再改档。出品方米高梅顶着2.5亿美元的成本压力,拒绝了奈飞、Apple等流媒体的授权请求,坚持院线上映。

这本质上,是对007这一IP吸金能力的信任。

截至目前,《无暇赴死》全球票房已突破6亿美元,最终的票房区间大约在7-8亿美元。这一成绩相较于丹尼尔·克雷格的前四部作品,只能算是无功无过,毕竟从2006年的《007:大战皇家赌场》起,007系列电影就突破5亿美元大关了。不过,这次米高梅公司回本基本是没什么问题了。

米高梅曾经的吸金王者

007系列究竟有多赚钱呢?作为米高梅公司的头部IP,007系列电影曾救濒临破产的米高梅于水火之中。

2010年,因债务危机,米高梅与望远镜电影公司合并。重组后的米高梅为了扭亏为盈,启动了007系列新作的拍摄,并投入了当时公司半数的资金2亿美元。

事实证明,米高梅的选择是对的。2012年007系列的第23部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在全球横扫11亿美元的票房,该片也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动作片。

据统计,截至2015年《007:幽灵党》上映,24部007系列电影的总票房已接近60亿美元,在所有IP系列电影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和漫威宇宙系列。

因此,在疫情期间,即使业内传出流媒体平台要以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无暇赴死》,米高梅公司也明确回答了“不”。抛开《无暇赴死》这一部电影的吸金能力不说,整个007系列IP有着难以估量的隐形价值。长远来看,米高梅必须保护007系列IP完整性。

下一代007的忧患

然而,尽管是头部IP,007系列也并不能高枕无忧。

从第一部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起,007系列电影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与其他同样大火IP相比,它已然是个“老”IP了。

如此“长寿”的IP自然有其优势所在,相比起其他依赖主演个人IP的作品,007更像是一个“品牌”,一个“符号”,不管谁入局,都不会破坏它作为经典的底蕴。

但是,永远穿着西装,优雅、帅气、风流的詹姆斯邦德,和总是讲述着英雄救美、惩恶扬善故事的007系列电影,在经年累月的重复中,不免让人疲惫。

如何在保持007经典形象的同时,不让观众感到腻烦,成为007系列电影的困局之一。

此外,不断推出的谍战新IP,不断迭代的观众审美,也对007这一老牌特工造成威胁。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碟中谍》,以及《谍影重重》系列。

不管是实景拍摄下,爬迪拜塔、开飞机的汤姆克鲁斯,还是仿效纪录片视角下,拳拳到肉的马特达蒙,都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写实之感。后者甚至反过来影响了007系列,饰演第六代007的丹尼尔·克雷格,比以往任何一任007都更粗犷,且具有真实感。

如今,第六代的007已经谢幕,2010年代的故事已然讲完,但毫无疑问的是007这个IP还会更长远地走下去。未来它是否还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在竞争激烈的注意力市场分得自己的一块蛋糕,还要看它能否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詹姆斯·邦德米高梅007系列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