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20周年,也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10周年,暨《哈利·波特》系列完结10周年。完结篇《死亡圣器(下)》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最短的一部,但却包含了该系列历史上最重要的片段:霍格沃茨之战。
这场战斗是哈利七年来所有情感和痛苦的高潮。当然,一部电影根本没有时间像一本800页的书那样,把每个角色和场景都呈现出来,从容不迫地传达信息。但是电影对霍格沃茨之战的某些改动令人失望,例如完全没必要地改写了一些主要人物的结局,甚至让哈利在战斗结束后做出了愚蠢的决定。
12.哈利和伏地魔的最后一战也许电影与原著最大的差异是,哈利和伏地魔最后一场战斗的结局截然不同。
在电影中,哈利和伏地魔分适合中学生看的国产励志电影别站在一个废弃庭院的两端。他们俩的魔杖在闪回咒中连在一起,四周没有一个旁观者。其象征意义是预言强调他们势不两立,两人不能共存,两个只能活一个。说到底,无论双方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多少帮助,最终都变成了宿敌之间的单打独斗。
而原著追求的是另一种不同类型的象征意义。在书中,他们在礼堂中央战斗,所有的幸存者都围成一圈,看着哈利挑衅伏地魔,直呼他“汤姆”。哈利得意地向伏地魔解释了他将如何赢得这场战斗,详细讲述了导致他成为老魔杖主人的一系列事件——在最后一本书中老魔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电影中却处于次要地位。
当伏地魔在电影中死去时,他的死因并没有给出清晰的解释,两人在沉默中战斗,伏地魔倒在地上,化成一团灰烬。而在书中,伏地魔的索命咒因为老魔杖的力量而明显反弹,于是伏地魔横尸当地,哈利的朋友们聚集在他身边庆祝胜利。
《死亡圣器(下)》的片场照片显示当时确实拍摄了哈利面对伏地魔尸体的结局,但是这个版本最终没有采用。这个版本的重要意义在于表明伏地魔并非他自以为的那样坚不可摧,最终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死掉。
11.马尔福,高尔和…扎比尼?你不知道图片中马尔福右边的是谁也无可厚非,因为即使在书中,他也是一个相当不起眼的斯莱特林角色。
布雷斯·扎比尼的名字此前只出现过一次,即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他在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上对马尔福傻笑时。出于非常疯狂的现实原因,在电影改编中他其实相当于马尔福的忠实跟班文森特·克拉布。
截至《混血王子》之前扮演克拉布的演员一直是杰米·威莱特,可是他在2009年因毒品和致命武器指控被捕,并被判处社区服务,使得他无法继续在影片中扮演这个重要角色。后来,他又因参与2011年伦敦骚乱而入狱。
本质上扎比尼的作用就是装点门面,好让马尔福看起来没有那么势单力薄,因为原著中克拉布的角色被交给了高尔。电影中高尔愚蠢地在有求必应屋里放火,而在书中是克拉布这么做的,在各自的版本中,两人都掉进火中烧死了。
在书中,高尔在霍格沃茨之战中幸存了下来,但在电影中,他取代了克拉布的角色,也就意味着他死了,克拉布则神秘地失踪了。
10.拉文德·布朗的命运哈利·波特维基百科会让你以为拉文德·布朗在电影中死掉是书中固有的情节,但其实并非如此。在书中她究竟是生是死非常模糊。
在电影和小说中,导致她生死未卜的事件大致相同:拉文德被狼人芬里尔·格雷伯克袭击,为了救她的命,赫敏袭击了格雷伯克。在影片中,镜头清晰地聚焦在死去的拉文德身上,她的眼睛一眨不眨,身体也一动不动。然而,书中描述赫敏把格雷伯克赶走时,拉文德在“虚弱地蠕动”,表明她可能没有因伤势而死——或者至少不是像电影中那样当场死亡。
电影还额外增加了一个镜头来强调拉文德的死亡,特里劳妮教授和佩蒂尔双胞胎用一张床单盖住了一具被认为是拉文德的尸体,特里劳妮悲伤地说:“她走了。”
《哈利·波特》官方网站Pottermore上曾标注她的状态是“假定死亡”,后来又被删掉,没有显示任何状态。如果官方网站都拿不定主意,J.K.罗琳又从未对此发表意见,那么我们也很难说清楚书中拉文德最后究竟是死是活。
9.珀西·韦斯莱和弗雷德·韦斯莱的最后时刻珀西·韦斯莱并非小说系列中的主要角色,但电影本质上抹去了他所有的矛盾性格。除了《凤凰社》里的一个镜头——哈利发现自己被已经成为魔法部官员的珀西限制在了邓布利多的办公室里,他再没有其他清晰的镜头或者有意义的台词。
在书中,珀西对魔法部的忠诚几乎使他与家人决裂,直到他参与霍格沃茨之战,才开始修复与家人的关系。
关于弗雷德·韦斯莱的死还有很多细节,在书中哈利亲眼目睹了这一幕,而不是在伏地魔提出暂时休战为伤员提供护理时,在大礼堂里看到他的尸体。
在书中,珀西和弗雷德一边躲避食死徒,一边戏谑地开玩笑。弗雷德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真的在开玩笑,珀西……我想我还没听过你开过玩笑,从你——”之后,他就被一场爆炸杀死了,书中写道,他死的时候“脸上留下了最后一丝笑容”。珀西拒绝离开弗雷德的身边,直到他们把他的尸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弗雷德死后的下一章以最优美的诗句开始,强调了弗雷德的重要性:“世界已经终结,为什么战斗没有停止,城堡在恐怖中陷入沉寂,还有人没有放下武器?”在电影中,如果你没有仔细观察尸体的两只耳朵是否完整,你甚至都不知道双胞胎中的哪一个死了。
在哈利在大礼堂里看到弗雷德的尸体之前,有一个他与食死徒决斗的短镜头,暗示了他是被阿瓦达索命咒杀死的。早在电影上映前,加长版预告片就已经公布了双胞胎其中一人的死亡镜头,基本上和电影中的死亡仪式完全一样。
8.哈利和老魔杖正如前面提到的,老魔杖在书中比在电影中重要得多,在书中,哈利作为老魔杖的主人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修复他在戈德里克山谷与纳吉尼作战时损坏的那根旧魔杖。
问任何一个哈利·波特迷,他们对最后一部电影最大的不满是什么,大多数人肯定会说,哈利在霍格沃茨之战之后折断了老魔杖。
在电影中,哈利没有像书中那样用老魔杖修好自己原来的魔杖,然后把老魔杖送回邓布利多的坟墓,而是折断了老魔杖,所以他今后如果要想施展魔法,就必须买一根新的魔杖了。
赫敏多次尝试用她的魔杖来修复哈利的魔杖,均未能如愿,哈利不得不轮流与赫敏和罗恩交换魔杖用,直到在马尔福庄园他偷了马尔福的魔杖,但罗琳强调,不管他用谁的魔杖,都不用自己最初的那根强大好用。就连奥利凡德也告诉他,要修复像他这样损坏严重的魔杖是不可能的。
除非用老魔杖修复,这就是为什么电影版的改编如此令人不满。这本来是很好拍的一场戏,但哈利却把老魔杖折成两截,扔到了桥下。
虽然买根新魔杖对哈利来说没什么问题,但他原来的魔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根旧魔杖与伏地魔的魔杖上的凤凰羽毛都来自邓布利多的凤凰——福克斯。
7.卡罗兄妹,召唤伏地魔和钻心咒卡罗兄妹也是最后一本书中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斯内普恐怖统治霍格沃兹的象征,在食死徒前来参战之前,他们也是哈利在霍格沃茨校内所面临的威胁之一,但影片中只是简略提到了他们的名字。
在电影中,纳威简略提到卡罗兄妹被派到学校当新老师,他们赞成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惩罚,纳威还以自己脸上的伤口作为证据。不过,卡罗兄妹只出现在了画面背景中,并没有单独的关键镜头。
在书中,哈利在拉文克劳的公共休息室里寻找冠冕时,直接撞上了卡罗兄妹,阿莱克托·卡罗就守在那里。卢娜不光是像电影中那样在旋转楼梯上给哈利提供了线索,而且还陪着哈利一起寻找,甚至还施展昏迷咒使阿莱克托失去了知觉……不过在此之前,阿莱克托按下了她的黑魔标记,通知伏地魔哈利已经被抓住了。
她的哥哥阿米库斯进入塔楼后,计划将召唤伏地魔嫁祸到拉文克劳的学生们身上,因为他担心如果伏地魔本人出现,而他们并没有抓住哈利,会受到严重责罚。他还朝麦格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令哈利非常愤怒,于是对他施了钻心咒。
在电影中,卡罗兄妹几乎完全从霍格沃茨之战中消失了,纳威所解释的威胁我们并没有真正看到,而伏地魔的追随者对他的恐惧也少了一个例子,哈利也从来没有施展一个不可饶恕的咒语去保护他在乎的人。
6.纳威的忍耐力纳威最后几乎力挽狂澜,不过相比他在电影中发表一席简短的挑衅讲话后用格兰芬多之剑杀死纳吉尼格,他在最后一本书中的人物发展更令人印象深刻。
在电影中,他只是在关键时刻时不时地出现,而原著则非常具体地呈现了纳威在霍格沃茨之战中的遭遇。不仅详细地讲述了他对抗卡罗兄妹的苦难经历,展示了他如何坚定不移地捍卫朋友,而且纳威的奶奶奥古斯塔·隆巴顿也出现了,在听说纳威在战斗中英勇作战时,她还自豪地说:“那是当然”。
纳威挑衅伏地魔的发言在书中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创伤,伏地魔将着火的分院帽戴在了他的头上,以惩罚他反抗自己,拒绝加入食死徒。随着已经“死了”的哈利苏醒过来,再次点燃战火,纳威遭受的折磨才被打断。
5.霍格沃茨的精灵《死亡圣器(上)》中,克利切和多比在引导哈利摧毁魂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家养小精灵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然而,前几部电影漏掉了在大礼堂下面的厨房里工作的霍格沃茨小精灵的存在——多比在《密室》结尾被哈利解救后,也参加了这种服务。从《火焰杯》开始,赫敏的许多次要情节都围绕着她试图解放霍格沃茨的精灵以及他们对此类运动的抵抗。
克利切的作用在电影中也被弱化了,他与雷古勒斯·布莱克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以及他寻找魂器挂坠盒的经历也被大部分省略了。
在书中,霍格沃茨精灵也参与了霍格沃茨之战,克利切带领他们从厨房里出来,准备用锅碗瓢盆与食死徒搏斗。克利切决心帮助主人哈利完成最后的战斗,而此前他对巫师的困境并不在乎。
由于从《密室》到《死亡圣器(上)》这几部电影中都没有出现霍格沃茨精灵,所以《死亡圣器(下)》中没有出现这一幕,霍格沃茨精灵也从未在银幕上亮相。
4.罗恩和赫敏的初吻虽然从表面上看罗恩和赫敏的初吻并不重要,但原著中的初吻要比电影版有意义得多,而且还有非常有趣的一幕电影并没有呈现给观众。
由于这本书几乎完全是以第三人称讲述哈利的冒险,所以我们并不清楚罗恩和赫敏去密室里取蛇怪的毒牙时到底发生了什么。随后,当两人又出现在哈利身边,抱着一堆尖牙准备送给哈利时,只是简要地解释了他们的遭遇。
原著延续第三人称叙事,以哈利的视角见证了罗恩和赫敏的初吻。赫敏怀里的蛇怪毒牙散落一地,扑向罗恩,搂紧他的脖子,吻上了他的唇,罗恩也丢掉了手里的蛇怪毒牙,热情回吻,把赫敏抱得双脚离地。哈利只能尴尬地看着。
事实上,哈利非常尴尬,他高声喊道:“现在合适吗?”......喂!这里正在打仗呢!”罗恩回答道:“我知道,伙计……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是吗?”
原著中,在罗恩表现出赫敏非常赞同的直觉后,两人接吻,是因为赫敏终于看到了罗恩的成熟。而在电影中,当他们摧毁了金杯魂器后,一股巨大的水流从密室中涌出,他们差点死掉,他们的这个吻算是对大难不死的回应。
3.纳威和卢娜的爱情故事线很多人可能会争辩说,原著一开始就应该这样安排。
在《哈利·波特》原著中,纳威后来成了霍格沃茨的草药课老师,和他的妻子汉娜·艾博——一位他在书中从来没有直接接触过的同学,在电影中也只是一个小角色——生活在一起。卢娜长大后嫁给了《神奇动物》系列主角纽特·斯卡曼德的孙子罗尔夫·斯卡曼德,两人带着双胞胎儿子环游世界寻找神奇生物。
在电影中,这两个角色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纳威在战斗中停下来告诉哈利他要向卢娜表白,战斗结束后,卢娜走到纳威身边坐下,一起平静的微笑。虽然我们并没有看到纳威大声向卢娜表白,但这一幕显然是在表现两人间的爱意,而非友谊。
尽管有人批评说,不太可能有这么多霍格沃茨的学生情侣最终结婚生子,但如果纳威要娶学生时代的一个朋友,那最好是卢娜。这两个人有着非常亲密的友谊,正如《死亡圣器(上)》中没有展示的动人一幕,哈利发现卢娜为他们所有人画了肖像,所以《死亡圣器(下)》决定撮合这对非常要好的搭档。
虽然饰演纳威的演员马修·莱维斯将其称为汉娜嫁给罗尔夫之前的一段“夏日恋情”,但是他俩成为情侣还是很有意义的。
2.莫丽和贝拉特里克斯的决斗莫丽和贝拉特里克斯的对决在小说和电影中都是标志性的,但书中莫丽参与对决的原因与电影中表现的有所不同。
电影以比原著中更有报复意味而非保护意味的方式展现了这场战斗,在实施致命一击之前,贝拉特里克斯和莫丽的对话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和书中一样,在金妮阻止了贝拉特里克斯的索命咒后,莫丽挺身而战,大声喊道:“别碰我女儿,你这个贱人”——这句话在书中特别加粗了。贝拉特里克斯笑了起来,两人进行了一场短暂的决斗,随后贝拉特里克斯以类似伏地魔消亡的方式灰飞烟灭了。
在原著中,贝拉特里克斯迎战的对象略有不同,莫丽不仅代表金妮出面干预,她还试图保护卢娜和赫敏不受伤害。在书中,贝拉特里克斯嘲讽莫丽的语气更加残忍:“如果你被我杀了,你那群孩子可怎么办呢?”“如果妈妈和弗雷德一样惨死了呢?”莫丽有力地回应了她,告诉她“你别想再碰我们的孩子!”
贝拉特里克斯倒地身亡,伏地魔看到她的尸体后尖叫起来,更好地表达了多年来伏地魔自以为无懈可击而被迫忍受的的痛苦。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这种情感释放,伏地魔在这场战斗中也没有出现。
1.科林·克里维《哈利·波特》系列前几部电影中引出了许多次要角色,以服务于他们出现在银幕上的特定目的。不过,在精彩亮相之后,尽管他们继续出现在后面的书中,但由于在后几部电影中他们并非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些角色很快就莫名其妙消失了。
科林·克里维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密室》中非常崇拜哈利的一年级摄影师,因为通过自己的相机镜头看到蛇怪而被石化。科林·克里维在随后的书中继续以邓布利多军一员的身份出现,他的弟弟丹尼斯出现在了《火焰杯》中,而且延续了崇拜哈利的家族传统。
在《死亡圣器》中,麻瓜出身的学生被迫逃亡,克里维兄弟从霍格沃茨退学躲藏起来,尽管科林还没有成年,却回到霍格沃茨参加了战斗。在休战期间,哈利看到奥利弗·伍德和纳威用担架抬着他的尸体。哈利注意到科林“显得是那样的渺小”。
《哈利·波特与密室》之后,科林·克里维再也没有在任何一部续集中出现过,而丹尼斯根本没有被提到。科林在书中的一些角色作用被赋予了原创角色奈杰尔·沃尔珀特。奈杰尔本应该以与科林相似的方式在战斗中死去,但饰演他的演员威廉姆·麦灵说他已经长大太多了,书中给出的身体对比并没有意义,所以他被允许存活了下来。
最新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