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最大毒瘤,我真的受够了

时间:2021-07-14 12:16:23阅读:4944
内娱,总能刷新我们的认知。前几天,又来了一出大无语事件。起因是杨紫琼的新剧《猎魔人:血缘》官宣。要照平时,这类新闻的评论数量不会多。没成想,这条微博却涌入了上百条评论。内容惊人相似:「期待杨紫」「杨紫

内娱,总能刷新我们的认知。

前几天,又来了一出大无语事件。

起因是杨紫琼的新剧《猎魔人:血缘》官宣。

要照平时,这类新闻的评论数量不会多。

没成想,这条微博却涌入了上百条评论。

内容惊人相似:

「期待杨紫」「杨紫好美」「青年演员杨紫」……

你没看错,是控评水军走错片场了!

背后的技术性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

总之,这件事在微博掀起了一阵骚动。

网友们纷纷吐槽:

「互联网还有没有活人!」

何止是杨紫。

现在,不管你点进哪个明星的热搜,或是相关微博。

都能看到相似的景象:

评论区清一色是赞美的文案+精美的配图。

往后翻个十几页,依然如此。

不论是水军也好,粉丝也罢。

他们千军万马奔赴同一个使命——控评。

不知不觉中,它已然成为内娱最大毒瘤。

今天,香玉就带大家来深扒。

控评,即操控评论。

粉丝/水军有组织地发布评论,并且点赞好评、打压恶评。

最终达到控制整个评论区风向的效果。

控评1.0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

那年,由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组成的男团TFBOYS一举拿下多个奖项,正式走进公众视野。

但随之而来的,是网友们对该男团过度炒作、德不配位的质疑。

有人造出了「掏粪男孩」这个黑称,迅速刷爆各大论坛和视频网站。

引来大量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跟风玩梗。

一时间,TFBOYS的声誉跌到谷底。

某网站上的弹幕

粉丝出于保护偶像的心理,不希望三个年龄尚小的男孩被负面评论影响。

便开始有组织地点赞正面评论,把一些侮辱性的文字压下去。

这样留在微博前排的,就是一些路人也能看懂的科普和粉丝的鼓励。

说实话,这时的控评还有情可原。

毕竟它针对的只是那些跟风黑的网暴式言论。

之后,TFBOYS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加上陆续有一些作品出现,口碑慢慢变好。

按理说,网络喷子退散后,控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随着组合的名气上升,三位成员内部难免出现一些资源分配的问题。

于是,粉丝们开始各自站队,支持自己喜欢的成员。

这就步入了控评2.0时代。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控评逐渐走向失控。

这时的控评可大致分为两类:

正向控评,就是点赞明星的正面评价,比如拍过什么作品,获得过什么奖项;

反向控评,则是点赞竞争对手2018新龙门客栈影院的「黑料」,比如抽烟被拍、耍大牌、绯闻女友等等。

总之,在粉丝的思维里。

谁的正面评论点赞量越多,谁的牌面就越大,人气也就越高。

为了能第一时间抢占评论区,大粉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互联网上。

一有相关微博就告知组织,让粉丝们赶来点赞。

就这样,TFBOYS在网上的声势越来越大。

但凡他们出场的微博,基本看不到其他明星的安利。

于是,为了不给偶像丢脸,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他粉丝群体开始有样学样。

加更多的符号,更多的关键词,更多的数据,什么大话都敢吹。

最终导致控评变成了中国粉丝的必备技能之一。

但是,明星的人气有高有低。

如果粉丝数量没那么多,控评就控不过别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粉丝会注册、购买多个小号,不停切换账号评论、点赞。

如果还是控不过,就会求助「水军」。

花钱雇人点赞,虚假安利自家偶像。

于是,控评3.0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只要花钱,不仅能买到粉丝、账号,还能买到转发、点赞、评论。

100次转发仅需10元。

买家还可以要求给指定的评论点赞等等。

总之,有需求,就有市场。

一旦开始花钱,事情就变味了。

各家粉丝暗中较劲,你有1万个赞,那我至少点到2万个。

粉丝规模不再是最重要的,关键看谁更舍得砸钱。

于是,现在明星相关微博的评论区,动辄是10万+的点赞数。

动脑子想想也不可能是真实的数据。

但在粉丝眼里,只要数字好看,真实性已经无关紧要了。

显然,控评是饭圈文化众多的畸形产物之一。

它的本质,就是虚荣心作祟。

粉丝们利用空洞的话术、注水的数据。

营造出某某明星风评很好,某某明星人气第一的表象。

但这不过是虚假的繁荣,是一戳就破的假象。

路人们早就对控评深恶痛绝。

只有粉丝自己沉溺其中。

为什么?

难道粉丝真的这么「傻」吗?

其实,粉丝也被困在了系统当中。

仔细想想,控评并不是一种纯粹自发性的行为。

这背后有几大推手。

比如娱乐类的营销号。

它们会时不时发一些引战微博,煽动几个明星的粉丝到评论区争相控评、互相攻击。

对粉丝而言,如果此时不控评,就等于输给了对手。

如此一来,营销号每条类似微博都能收割一波相当可观的流量。

而经纪公司,也会利用大粉刻意引导粉丝控评,

让粉丝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物化为一个没有感情的点赞机器。

毕竟只有套牢她们的休息时间,才能减少脱粉的可能。

各大平台也迅速掌握了财富密码,开始见风使舵:

微博开设了明星超话,以数据论排名。

将明星的头像按照数据高低来排列,为的就是打造一种竞争的状态。

只有那些积极控评、打投的粉丝,才能把偶像的排名保持在好看的位置。

一众不知名榜单也愈演愈烈。

要求粉丝评论、转发特定的微博,最后根据数据给明星排名上榜。

但给前几名的「福利」,也就是媒体宣发这类并不重磅的资源。

这些榜单的主办方,深谙以小博大的道理。

只用花一点小钱,就能在满足粉丝虚荣心的同时,为自己引流。

说到底,控评就是一种群体性的数字劳动。

它把粉丝变成了「数据女工」,把评论变成了一串又一串无意义的字符。

只为源源不断地生产数字财富——流量。

只是,大部分粉丝或许还并没有意识到。

他们在为自家偶像生产流量的同时。

也是在为一众利益主体生产流量。

它们尝到了甜头,便无止境地推波助澜,利用粉丝为自己变现。

于是,控评才会猖獗到如今这种地步。

控评,满足了粉丝的虚荣心。

还让资本赚得盆满钵满。

结果就是饭圈之外的路人们,成了受害者。

我们想看到点真东西有多难?

点开热搜话题页,满眼都是粉丝的溢美之词;

大V微博的评论区,也被花里胡哨的控评占领。

最可怕的是。

就连在自己的微博里发表观后感,也会被粉丝「出警」。

就算不提及明星的大名,只是评价其作品,也有风险。

但凡表露出对作品的不满,或指出其缺点,便会被精准控评。

轻则被骂「阴间路人」「黄泉路人」,扣上「黑粉」「对家」的帽子;

重则被挂到明星反黑站,受到长时间不间断的网络暴力。

更夸张的是,就连明星的外貌、穿衣,都不容路人随意发表看法了。

早些时候,一位网友讲述了亲身经历:

自己评论某女爱豆穿衣风格土,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网暴。

她的微博评论区和私信,统统被谩骂、诅咒攻陷;

她的私人信息被人肉,照片被挂到了黄色网站……

想起就心有余悸。

明星演技太差不让说,哪怕路人掏钱买了电影票;

明星假唱翻车不让说,哪怕路人智商受到了侮辱;

明星实锤黑料不让说,哪怕路人都知道孰是孰非。

就连随口一句质疑也不行。

否则就等着被网络暴力吧。

这不仅仅是「网络殖民」了,简直是「网络恐怖主义」。

最近两年,粉丝的控评毒手甚至延伸到豆瓣这种小众平台。

为了控评,他们购买老账号,甚至会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开始养号,以增加评价的权重。

这样,当明星的新作上线时,他们就能及时控制住初期口碑。

这类评价基本都十分套路化:

一吹剧情,二吹演技,三吹盛世美颜。

明明毫无干货,却自带几十上百个点赞。

不说再见》豆瓣评论区

用没有营养的尬吹,淹没其他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对于老用户、老影迷来说,一眼就能识别;

但对于经验不那么丰富的网友来说,这确实会影响他们的观影选择。

今年2月9日,有路人忍无可忍了。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留言咨询:

「电视剧控评是否合法,只留虚假的好的评价,完全不顾事实,发些客观的评价弹幕,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删除。」

到了2月20日,有关部门正式回应:

「您反映的情况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而微博也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朗行动。

重点整治刷量控评行为,关闭禁言了一批营销号。

可惜时间一久,控评之风又反扑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饭圈的畸形风气,已经延伸到了其他圈子。

电竞、网游、二次元……

各个圈子的路人都越来越不敢发表真实的感想。

粉丝觉得自己的控评是在为明星争夺话语权。

但其实,他们争夺的,不过是路人的言论自由。

这让鱼叔想起王小波的一句话:

「文明只对文明人才能产生效果。同样,逻辑的力量也有限,它只局限于相信逻辑的人,因为逻辑并不是所有人的必需品,有人可以只靠偏见和迷信生存。」

终究,这摧毁的是整个互联网的舆论生态。

我们常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然而如今,有些人努力着把微博变成一言堂。

他们压根就不在乎赞美有没有意义。

他们只想让批评变得不自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