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醒年代》到《大决战》,央视献礼剧为何能打出“王炸”?
喜欢追剧的小伙伴应该已经发现了,在近期播出的各种好剧中,话题度和讨论度最高的,往往都是央视推出的献礼剧,比如《觉醒年代》、《中流击水》、《叛逆者》还有最近一直牢牢占据收视率榜首的《大决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了庆祝这个特别的时刻,各种题材的献礼剧呈现出一个井喷的状态,这些原本只存在于初高中历史课本上的故事通过导演的镜头还有演员的演绎重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制作用心精良,整体质量也非普通剧作可以相比,就像是耗费了数千人心血的《觉醒年代》在播出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追剧浪潮,尤其是在90后观众和00后观众群体中更能引发共鸣,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饱满立体,剧情走向也无时无刻不在撩动着观众的心。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从《觉醒年代》到《大决战》,为何这些献礼剧能被打出“王炸”,能够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一:深刻的内核让人回味无穷《觉醒年代》这部剧火得猝不及防又理所应当,在这个什么都匆匆忙忙的快节奏时代,其他的剧恨不得今天播出明天就超前点映,生怕流失观众的时候,《觉醒年代》以每天一集绝不多播、甚至中间还因为五四青年节献礼而停播了好几天的速度,拖着越来越庞大的观众队伍,缓慢地从开播走向完结,但没有一位观众有怨言,甚网上下载电影用什么软件至大家都认为一部好剧值得等待,就算播出好几集,自己也不舍不得一下子看完,得慢慢的去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原因无他,这部《觉醒年代》实在是太精彩,剧中每一个小细节都与近代史不谋而合,厚重且真实,比如鲁迅先生弯腰拓印碑文时,菜市场路口的刑场正在行刑,刽子手磨利了刀锋,手起刀落人头滚地,挎着篮子抢着蘸人血馒头的人一拥而上,整个画面与鲁迅先生的那篇药逐渐重合。
除了对历史故事的还原之外,《觉醒年代》中的每一个画面和台词都充满深意,让人忍不住细细的去品味,比如这部剧也把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容易忽略或者说会被刻意抛开的意识形态问题同时放到了明面上去讨论,其中最经典的一幕要数李大钊先生与陈独秀先生以及胡适先生的三人对坐辩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短短一句话看似是老派文人的风骨,实际上却充斥着小资产阶级的优越感,于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就当着胡适的面,一点一点地把这层画皮给扒了下来,如果人人都只顾全自己,那么这个国家又该由谁来看顾,只有舍小家才能顾大家,这掷地有声的话一出来,所有人都沉默了,瞬间能感受到在革命先烈的决心与壮志。
二:过硬的质量是最佳通行证如果说《觉醒年代》的内核让人心潮澎湃的话,那么《大决战》这部戏从取景拍摄到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都证明了只有“过硬的质量才是最佳通行证”。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堪称史诗级的壮阔战争,从来没有一部剧试图用全景展现的方式囊括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因为这场战争太大也太满,很难通过镜头去呈现,所以《大决战》这部剧在拍摄之初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不仅体现在对优秀演员的选拔上,更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还原上,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展现这场大决战,主创团队分为三组分别驻扎在北京、横店和张家口进行拍摄,并且实景搭建了超过七百处拍摄场地,为了更加逼真亲自挖出了长达四十公里的战壕,然后向军区申请调来了一百七十门大炮和六辆坦克以供现场拍摄,演员们更是在军事指导的带领下学习打靶,保证剧中的战争细节绝对不会出错。
而演员在演绎角色时也十分擅长通过小细节去塑造人物,其中反复被观众拿出来感叹的当属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在林彪出场之前,很多人都好奇被称赞为演技“天花板”的于和伟到底会如何去演绎气质和外形都和自己全然不同的林彪,而于和伟只通过一场戏就把这个角色给立住了。
那就是蒋介石假意和谈实际偷偷进攻时,林彪捏着半碗炒黄豆在地图上排兵布阵,外面打靶声震耳欲聋,他只侧过脸判断出不是敌人进攻,便扯了点纸把耳朵堵上,继续琢磨地图,简简单单的一场戏,立刻就让观众感知到了林彪冷静又喜欢独立思考的性格。
不管是《觉醒年代》还是《大决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剧一定会打破受众壁垒,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也看了这两部优质好剧呢?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