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少林寺》票价1毛,票房1.6亿,放今天能卖多少钱?

时间:2021-06-30 17:34:05阅读:3567
1982年,《少林寺》影片上映风靡全球,功夫电影一毛票价,缔造亿元神话,铁杆粉丝反复购票观看,少林功夫深入人心。电影《少林寺》当中的打斗可以说是拳拳到肉、脚脚踏实,1982年影片《少林寺》在内地公映,

1982年,《少林寺》影片上映风靡全球,功夫电影一毛票价,缔造亿元神话,铁杆粉丝反复购票观看,少林功夫深入人心。

电影《少林寺》当中的打斗可以说是拳拳到肉、脚脚踏实,1982年影片《少林寺》在内地公映,当时的人们都是带着自家的小板凳,在露天电影院看电影的。

在那个时候露天电影是不要钱的,但是《少林寺》却是一个例外。这部片子是要买票的,票价是一毛钱一张,然而这一毛钱的票价在当时却创下了一亿六千多万元的票房。

很多年长些的朋友可能会有点印象,在当时的报纸上曾经有这样的新闻,有些人是将《少林寺》看了又看的,甚至会看上50遍,这些铁杆粉丝反复购票观看,票房就这么水涨船高了。

有好事者会问,如果这部电影放到今天,会卖多少钱呢?

单从价格因素来看,票价0.1元,票房1.6亿元,简直是天价。如果按照票价来计算,就按照30元的票价,就是300倍,那么,票房就应当是480亿元人民币,60多亿美元。这样的票房,在全球也是排在前面的,是非常高的。

但是,不要忘了,那时候的票房,与现在的票房相比,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那时候电影太少,难得出来一部好电影,自然会引起极大的轰动。更何况,在影视界禁锢了多少年,类似于《少林寺》这样耳目一新的电影出来以后,当然会票房很大了。

反过来,现在每年百部、数百部电影、电视剧推出。如果加上微电影的话,就更是不计其数,能够看的电影实在太多太多。

因此,观众的挑选余地也越来越大,即便再好的电影,也很难像过去那样把观众全部集中到一起观看。

这也意味着,《少林寺》的票房,只能算是特殊年代的特殊情形,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特殊社会状态下的特殊需求。

放到现在,票房能够达到当年的20%,就已经相当不错,就要创纪录了。

因此,单纯用票房来衡量《少林寺》的收入,是无法做出合理比较的,也是不科学、不客观、不实事求是的。

对电影来说,只会出现两种格局。一是越拍越好,一是越拍越难。好,是因为技术手段、智能场景、参拍电影人员的文化素养等,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具有现代气息,会把电影拍得越来越好。而由于观众对电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加上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远比不上过去。

因此,电影拍摄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拍出能够让观众喜欢的电影越来越难。

最后,我们再讨论讨论如今高票价的问题,以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热映期间基本上50-70元一张,我们就按照平均价46.7元来看,和当年0.1元的《少林寺》比较的话,票价不到40年间翻了467倍,真是让人有点恍惚啊!那么,野马脱缰般的电影票价,到底带来了什么?

首推的当是票房收入在“亿”单位上的“屡创新高”,这个数字也屡屡令人鼓舞、令人“兴奋”。

其次应该是中国电影的越来越“商业化”,基于“高回报”的目的,摄制费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商业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这一切,在大众心目中产生的印象就是,中国电影产业当真是越来越好。

然而,高票价在给电影产业带来“一片大好形势”的同时,给大众带来的却是电影娱乐享受指数的严重缩水,电影票太贵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心声。

就现实而言,面对昂贵的电影票,咱们要么狠狠心,勒紧裤带,紧缩开支,来几次“奢侈性消费”;要么,放弃“观众”这个身份,放弃享受娱乐的机会,紧紧捂住并不鼓胀的口袋。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大众都愿意看也能看得起,才是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2018周润发电影由于它是满足社会成员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福利。

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是要让大众享受的,而不是以高票价来剥夺大众精神享受的权利。

电影本来就是作为一种大众产品而诞生的,世界各国的电影票价也都约定俗成地落在低价位上。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要给电影票价这个脱缰的野马尽快套上笼头。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