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金爵论坛,电影大佬齐声倒苦水盼优惠…

时间:2021-06-13 02:08:41阅读:4845
今天上午,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正式开幕。以“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作为开幕论坛,吸引了业界众多目光。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

今天上午,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正式开幕。以“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作为开幕论坛,吸引了业界众多目光。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中影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光线传媒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长田,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博纳影业创始人、董事长于冬,万达文化集团总裁、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论坛亮剑,围绕创作、市场和出海三个关键词,对中国电影产业当下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独到观点。

针对“网络购票服务费该收多少”“票房分成比例该如何优化”“出海如何出,往哪出”等具体难点问题,六位嘉宾也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且火花四溅的讨论。

新主流大片深入人心的创作门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一大波献礼影片正在路上,它们如何才能让观众感兴趣呢?

程武以腾讯影业出品的电影《1921》为例,认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要遵循三点原则:

首先,讲求严谨,反映真实。比如,《1921》在人物真实和场景真实上下了一番苦功,力求将观众带回100年前的上海。

其次,从人物的角度出发,既要表现他们日常接地气的一面,也要展现他们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三,坚持集体创作,并达到规定动作和艺术之间的平衡,才有可能成就一部优秀的新主流大片。

程武

同为《1921》的出品方,王健儿也强调了场景、氛围和表演的真实。他认为,主旋律电影之所以在近几年成绩优异,关键在于这些影片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创作上还要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王健儿

曾茂军提到的关键词中也有“真实”,他表示,拍摄真实的事件,就需要大量有关历史事件的采访,尽可能地还原出当时的事件和场景。除此之外,创作者还应该在情感共鸣上下功夫,不但让观众愿意看,还要感动观众。

曾茂军

王长田认为,创作者应当首先认清楚,主旋律电影首先是电影,必须遵循电影的创作规律。其次,要找到最合适的主创人员,他们最好有调动资源的能力和极强的专业素质。最后必须在影片上加以创新。

他表示,光线传媒出品的电影《革命者》的结构和《狙击手》的节奏打破了传统套路,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王长田

傅若清认为,主旋律电影要做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统一,因为只有商业属性凸显了,观众才会愿意走进影院。除此之外,在制作中,应当更注重影片的技术和科技属性,老老实实地做好每一步。

傅若清

于冬认为,主旋律电影除了主题之外,更要注重艺术形象的塑造。同时,可以尝试在集体创作上持续加码,网罗一大批充满创作激情的优秀电影人,在全球电影工业的支持下,拍出高水准的新主流大片。他透露,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博纳影业将推出“中国胜利三部曲”——《中国医生》《长津湖》《无名》。“《长津湖》是中国迄今为止投资规模之最、制作规模之最。”

于冬

电影市场机制需向内容端倾斜

截止到6月12日,今年的全国电影票房已达到263亿人民币。总体看来,2021年的电影票房趋势向好,全年票房有望恢复至2019年水准,甚至可能会超过641亿这一中国影史最好成绩。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下的电影市场没有问题。

当谈及当下市场机制,王长田坦言,目前行业内“三角债”的问题较为普遍。行业内只有少数公司能不欠账,多数公司是互相欠债的。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是行业效益的问题。在他看来,针对这个问题,市场机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调节。

第一,建立一个向内容倾斜的内容体系,改变内容公司的收入结构。目前中国电影内容公司的主要还是依赖票房,网络发行版权价格低,版权收入占比少。与好莱坞70%收入来自票房之外的版权交易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其二,改变票房收入的比率。目前国内电影制作和发行只能分成38.5%的票房,对照国际惯例处于较低水平。如果去掉发行代理费、结算佣金,纯制作方分成比例甚至不到1/3。内容公司作为电影行业最重要的投入者,承担的风险最大。

其三,内容公司拥有更多自主权。尤其是在发行上,将院线和网络电影强行区分开,并不利于电视内容公司的发展。

最后,希望在税收和补贴政策上,向内容公司倾斜。内容是电影行业的源头,只有内容公司运转流畅,整个行业的效益才能提升。

于冬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述了他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担忧与呼吁。

在他看来,疫情虽然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电影市场还处在非常艰难的时刻。“2020年整个行业失去了440亿的现金流,这就像一个人体被抽干了1/3的血液一样。”

他用6月11日也就是端午档前一天票房数据算了一笔账:如果今年的票房要达到600亿的规模,意味着每天的票房要达到1.68亿,如果我们周末的票房还达不到1个亿的话,那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而6月11日的全国票房成绩只有7553.8万。

针对行业发展的困难,他提出了两个倡议。第一,是5%的电影专资应缓征三年,给行业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其二,是售票电商平台的服务费比例,不得超过专资,也就是5%。在整个行业发展艰难的时刻,平台还提高服务费是不合理的。

关于电影市场的宏观发展态势,曾茂军也提出了和于冬类似的观点。

在他看来,今年以来国产电影的大档期,如春节档、五一档,票房表现是不错的。但小档期和日常的周末票房往往不够理新加坡拍的电影想。

档期越来越集中,也造成了大片上映的扎堆。这不仅不利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暗中提高了营销成本。

比如,放在平时可能只需要3000-5000万人民币营销成本的电影,放到春节档,成本可能会达到1.5-2亿。由于目前的营销资源主要集中在几家互联网平台手中,如果能针对特定档期的营销成本,进行一定程度限价,分担一下营销费用压力,将更有利于行业整体的发展。

呼吁“精准”出海

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中,影视产业是主力军。在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要求下,中国电影“出海”也势在必行。

论坛上,针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问题,各位影坛领军人物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程武看来,中国的文化和影视作品要走出去,一方面要提升工业化水准,赶上国际水平;另一方面,要摸准年轻用户的脉搏。

世界青年观众在文化消费的取向上,往往拥有共通性。比如,腾讯出品的动漫《一人之下》《红妖小红娘》,不仅在国内广受年轻观众喜爱,在日本、韩国等传统动漫文化强国得到了普遍认可。如果基于动漫的成功,再进行电影的开发和国际传播,这样成功率、传播效果都会更好。

王长田则认为电影出海要讲求策略,要有针对性。在他看来,中国电影要走向国际,也是要跟着中国制造、中国产品走向国际。电影本质上是一个文化附着物,可以营造氛围、制造好感,但很难孤立前行。

所以,在中国制造、产品已经打开市场的地区,电影的海外发行也不妨多下功夫。反之,则要慎重前行,过于急躁推动反而可能引发反感。

于冬则针对“春节档”看电影过大年的新年俗,提出了自己对电影“出海”的建议。在他看来,中国的春节档已经连续五年单月票房成绩超过美国。因此,出海不仅要考虑到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还要面向全球的华人市场。

全球7000多万的华人也要过春节、看电影。中国的电影公司不妨以此调整海外发行的结构,让更多买家参与到中国电影的生意上来。让每个有唐人街的地方,都能看着中国电影过大年。

【文/铁皮小鼓】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