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3年的进口大片,我实在夸不出口

时间:2021-06-02 17:40:40阅读:137
前几天,鱼叔刚吐槽了《速度与激情9》。目前票房已经接近13亿。然而豆瓣评分仅有5.5分。真是赢了票房,输了口碑。《速激9》之后,又有一部好莱坞新片上映。它号称「口碑佳作续集」「升级回归」,阵容也是相当

前几天,鱼叔刚吐槽了《速度与激情9》。

目前票房已经接近13亿。

然而豆瓣评分仅有5.5分。

真是赢了票房,输了口碑。

《速激9》之后,又有一部好莱坞新片上映。

它号称「口碑佳作续集」「升级回归」,阵容也是相当亮眼。

票房同样迅速破亿。

但质量到底如何?

鱼叔今天就来验验货——

寂静之地2》

A Quiet Place: Part II

本片的前作,是2018年暑期上映的恐怖片《寂静之地》。

虽然豆瓣评分最终定格在6.3,但它在上映当时,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关键就在于,它的设定足够新奇。

女主角一家人,从头到尾都在躲避一种外星生物的猎杀。

这种外星生物,体型庞大、攻击力强、刀枪不入,而且移动速度极快。

不过它们有个致命弱点——

没有视力。

只能通过听觉来判断定位,进而猎杀人类。

这玩意儿是个嗜血狂魔。

只要听见人类发出声音,它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人性命。

人类只有安静闭嘴,才能活命。

片中的一家人基本不讲话。

他们从地上搬到地下生活,平时用手语交流。

拿东西不敢用力,连室内走路都要踮起脚尖。

需要外出找食物的时候,还要事先在地上铺一层沙子,减少摩擦。

观影过程中,大多数时候,观众只能听到鸟叫、流水声等自然环境音。

人类的声音,被刻画成一种定时炸弹。

出声即找死。

这种无声的状态,实际上隐含着内外两层危机。

外部危机,就是时刻要谨小慎微,避免发出声音吸引怪物。

内部危机,是要在无声的状态下,照顾好儿子、女儿和新生儿。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怪物出现,影片依然能维持高度的紧张感。

更进一步,影片把这种无声恐惧,放大成了人类遭遇意外时的脆弱感、无助感。

比如,女主角被钢钉刺穿脚部,也要捂住嘴、不敢叫出声。

艾米莉·布朗特演技全开

即将分娩时,也要强忍剧痛,不能放声大叫。

除声音外,这片另一大看点是亲情。

孩子作为弱势群体,在逃亡过程中,总会无意中落入险境。

而大人需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结尾那场戏里,一家人的躲避地点被迫暴露。

为了救老婆孩子,父亲发出叫声转移怪物的注意力。

他用自我牺牲换取家人存活,成就了影片最感人的一场戏,赚足了观众眼泪。

说完优点,再来说说缺点。

第一部的豆瓣评分只是刚刚及格的水平,为什么?

因为很多观众都在吐槽:片子里的BUG太多。

比如,为什么这家人不搬到瀑布旁边居住?

瀑布的自然噪音,不是正好可以掩盖他们的说话声?

对此,有人质疑编剧考虑不周,也有人为编剧辩护:

一些人认为,这其实是为了给续集留悬念;

另一些人认为,不搬到瀑布住,是因为怕搬家过程中发出声响,引来怪物。

似乎各方观点都有些道理。

在鱼叔看来,这些所谓的BUG其实是见仁见智。

你觉得有问题就有问题,你得没问题就没问题。

归根究底,这片最大的问题不是BUG,而是BUG背后隐藏的创作缺陷。

影片之所以有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是因为编剧秉持着概念先行、逻辑在后的创作理念。

他考虑的是,所有因素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累积爆发,从而让恐怖效果翻倍。

在乎的是观感,而不是细节。

所以,编剧把大量可能有漏洞的情节,做留白、模糊处理,这样观众就抓不到具体的证据了。

但在鱼叔看来,这种方式过于讨巧,反而弄巧成拙,暴露了创作者的偷懒心理。

也正因如此,《寂静之地》可以成为话题之作,但注定不会成为影史经典。

它经不住反复推敲和细品。

鱼叔为什么要把第一部的优点和缺点,再分析一遍?

因为正在上映的第二部,把这些优缺点都继承了下来。

它延续了无声逃亡的设定,剧情紧接上一部,讲父亲死后,母亲带孩子们逃命。

表现方式上,增加了更多细节的巧思,这一点值得肯定。

比如一上来就用「铃铛声」「啤酒瓶撞击声」等等音效,来营造紧张感。

预示灾难即将到来。

紧接着,导演又安排了一场脚被捕兽夹夹破的戏。

延续了上一部脚踩钉子的痛感恐惧。

让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在恐怖效果的营造中,续集更注重营造压迫感。

比如,怪物会突然跳到车上、撕烂车顶。

而人类只能低头、低头、再低头。

再比如,怪物乘着一辆失控的公共汽车,迎面袭来。

人类只能后退,后退,再后退。

此外,导演还常用俯视镜头,营造一种难以逃出魔掌的压迫感。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镜头提供的新鲜感十分有限。

大多数惊吓场面,还是靠jump scare来完成的。

就像下图这种,一惊一乍的。

这种吓人手段非常套路化,很容易令观众审美疲劳。

那接下来,怎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呢?

导演开始延伸「寂静之地」的世界观。

但也开始出现纰漏。

影片的后半段,揭露了还有其他幸存者存在的事实。

但其他幸存者,并不一定是好人。

在长期缺乏食物、担惊受怕的状态下,有些幸存者沦为泯灭人性的怪物。

他们甚至会残忍地谋害同类。

显然,导演想通过这个设计,把单一的逃亡主题延伸至末日下的人性探讨。

但很可惜。

这场戏被处理得「没头没尾」。

第二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这帮没人性的幸存者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要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片中一丁点都没有交代。

他们就像为了拓宽主题而刻意安排的NPC,过目即忘。

像前作一样,这部续集的结尾,依然回归亲情。

不同的是,第一部讲的是大人保护孩子,而这一部讲的是孩子保护大人。

影片想借此体现人物的成长。

为了增强感染力,影片还特意用了两条线交织的平行剪辑来呈现。

第一条线是米莉森·西蒙斯饰演的女儿,为了消灭怪物,来到另一座岛上,通过电台将高频声波传递出去。

第二条线是诺亚·尤佩饰演的儿子,为了保护母亲,决定直面怪物、勇敢出击。

单看结尾这场平行蒙太奇,确实挺有想法。

它借助灯光、呼吸、音乐等元素,把两个孩子在不同空间内的相同举动串联起来。

将最后一线生机交到孩子们手上,进而升华主题。

但问题是,人物的转变缺乏铺垫。

前面一个多小时的剧情里,儿子都还在不断「作死」,怎么到了最后一刻就突然变成熟了?

人物弧光的缺失,导致这个结尾显得过于强行。

仿佛在告诉观众:「时间不够了,赶紧来一段煽情戏升华主题。」

很明显,观众都对这个仓促的结尾不买账。

对整部电影的观感,也大打折扣。

而且,这部续集依然存在许多BUG。

比如,怪物怕高频声波这件事。

片中的怪物,可以在高频声波的影响下,被一枪爆头杀掉。

这是有听力障碍的女儿,在无意中发觉的。

那为何没有官方机构发现这一点,并且加以利用?

全世界就任由它变成毁灭人类的灾难?

再比如,妈妈在来到男主角的秘密居所后,本来应该被驱赶。

但她仅仅说「你是我老公的朋友」,就成功说服对方让自己留下,逻辑上十分牵强。

这次的BUG,依然跟编导创作的思维模式有关。

如果《寂静之地》只是一次性的爽片,鱼叔不至于讲这么多。

既然要拍成系列,就要拿出诚意。

而不只是用漏洞百出的故事来圈钱。

末日逃亡的主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也可以挖掘得很深刻。

比如,是什么导致了外星生物入侵地球?天灾还是人祸?

比如,第一部讲了小人物的遭遇,第二部是否可以延伸到决策者的故事?

再比如,怪物出现几百天后,为什么国家军队仿佛完全不作为?

实在有太多东西可以拍、可以讲了。

但很可惜,《寂静之地2》仍然在自我复制、原地踏步。

据说,第三部已经提上日程。

希望这个曾经惊艳众人的黑马,不要沦为平庸无趣的烂片IP。

评论

  • 评论加载中...